2018年第一季度医疗质量持续改进检查工作总结为保证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我院加强了医疗质量与管理工作,成立了医疗质量与安全管理委员会,完善了医疗质量安全工作中的制度及流程,对我院的医疗质量与医疗安全工作进行有效的督导和评价。针对发现的问题及时制定改进方案,确保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工作持续改进。根据督导和检查情况,现将我院第一季度总结如下:一、科室管理方面(1)建立了科室必备的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管理组织。(2)完善了各项医疗制度并形成了严格的督查奖惩机制,实施了一系列保证医疗质量的措施和方法。(3)加强了法律法规的学习和培训教育。(4)规范和提高了医疗文书的书写质量,认真贯彻落实安徽省《病历书写基本规范(试行)》和我省出台的《病历书写基本规范实施细则》。(5)强化了为临床服务的理念,加强了和谐医患关系的宣传和沟通。每月月底均对我院住院患者进行满意度调查,将患者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反馈,对存在的问题及时协调解决。第一季度满意度指标汇总1满意度指标(%)1月2月3月及时处理病人95.7594.1397.14服务态度95.7595.2596.66技术水平97.1496.6697.92沟通96.7596.3898.21第一季度医疗满意度指标变化趋势图(百分比)由上分析得知:第一季度科室医疗质量满意度指标呈上升趋势。3月份医疗满意度上升趋势明显,而2月较1月有所下降,可能与春节返乡人员增多有关,需求较高有关,应当具体查找一定的原因进行分析。(一)医疗指标情况分析:季度死亡例数抢救平均住院平均住院2(人)成功率天数(天)费用(元)第一季度1906.731313.14第一季度,我院门诊病人29168人次,出院病人689人次,死亡1人,抢救成功率90%,均达到了医疗质量指标水平,并且总体有上升趋势,平均每一患者住院日为6.73天,病床使用率为为102.98平均每位患者人均费用为1313.14元,药品比例为38.55%,从医疗收入、药品收入的比例及人均住院天数的下降,可以看出,药品收入有较大幅度的下降,两者所占比例逐渐趋于合理,达到了“以病人为中心”,达到了让利广大患者的根本目的。“以药养医”的局面得到明显改善,提高了现有资源利用率,体现技术含量。(二)医疗质量管理与持续性改进方面(1)重点查住院病历、归档病历、电子病历提交率、处方、合理用药、各项规章制度的落实等。每月进行一次质控工作会议,做到考评结果每月汇报,把医疗考核质量与奖惩挂钩。有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对医疗质量管理起到了保证的作用。(2)加强了核心医疗制度的贯彻落实,推行了全员、全程、全方位的医疗质量控制和医疗安全管理。①病历书写制度方面:加强了病历书写规范要求。进一步加强了对病历质量的检查和监控,做到了科室自查,科主3任、医务科每月抽查临床科室5%-10%的出院病历并且不定期抽查运行病历;所有检查结果均在早会公布并提出整改措施,对不合格的病历的问题进行公示并给予一定的经济处罚。甲级病历率由上一年度87%逐步提高到93.33%,病历书写存在的普遍问题也得到明显的改善。第一季度病历抽查甲级病历率汇总甲级率(%)1月2月3月科室平均甲级率内(儿)科909010093.33外(骨)科1001009096.67妇产科90909090②加强了处方质量监控:定期抽查门诊处方,每月对各科室处方合格率进行统计并通报,公布一些典型的不合格处方,对用药结构不合理或不规范的处方登记,并责任到人,给予经济处罚并督促定期整改。第一季度平均处方合格率达到了98%。第一季度处方抽查结果汇总月份科室1月2月3月平均内(儿)科979899984外(骨)科100969898妇产科99979898③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的管理;每月对各科室医师的处方及病历中存在的不合理用药、抗生素越级使用等情况进行抽查并公示,提高医务人员的合理用药意识,规范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减轻患者就医负担。第一季度抗生素合理应用抽查结果汇总月份科室1月2月3月合计内(儿)科4例4例3例11例外(骨)科3例3例3例9例妇产科4例5例5例14例④完善了手术审批制度、手术分级管理制度。⑤实行病房危急重症患者、特殊患者日报制,严格落实《会诊制度》和《疑难病例讨论制度》,组织院间会诊,针对特殊危重病人成立抢救领导小组,进一步完善急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