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份额化交易为何被叫停 ——以天津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存在问题为例 近年来,中国逐渐成为全球最受瞩目的艺术品交易市场之一。目前,中国占全球艺术品销售额的比重已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大艺术品市场。中国艺术品市场也正从收藏型迅速转向投资型。 随着国内艺术品投资的热潮涌动,除传统的画廊、拍卖公司等交易形式外,艺术品交易市场开始建立,成为高收入者、小众群体的投资平台。为了降低高端艺术品的投资门槛,为普通投资者投资艺术品拓展渠道,国内一些文化艺术品交易所开始进行探索,其中最具代表性、最有争议的是天津文化艺术品交易所[1](以下简称天津文交所)。天津文交所2011 年初上市画家白庚延的作品《黄河咆哮》拉开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2]的大幕,并上演了上市首日涨幅 100%、短短两个多月价格上涨 19 倍,市值破亿元的暴涨神话。艺术品份额化交易的火爆行情,也使得国内其他文交所纷纷效仿。 然而,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并没有按照投资人的期望一路暴涨,天津文交所自首批艺术品份额上市的半年时间内,推出的10 只“艺术品股票”都上演了一场暴涨暴跌的“过山车”闹剧,一个月间蒸发了 1 亿元市值,其中《黄河咆哮》从最风光的单价 18.7 元跌至 2 元。此外,天津文交所的交易规则也备受质疑,在该所网站上有关艺术品价格涨跌幅更改的公告就达 7 次,涨跌幅比例一改再改;数次改变开户制度,4 次推迟开户公告,多次以临时、技术性、特殊原因停牌。而艺术品份额退出交易年限也存在第一批未规定、第二批规定 10 年的混乱状况。 由于天津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出现的一系列问题,引起了社会广泛关注。为防范金融风险,规范市场秩序,维护社会稳定,2 0 1 1 年1 1 月,国务院下发了《国务院关于清理整顿各类交易场所切实防范金融风险的决定》(国发〔2 0 1 1 〕3 8 号),对包括文化艺术品交易场所在内的各类交易场所进行了规范,规定艺术品交易场所不得将任何权益拆分为均等份额公开发行,从而叫停了艺术品份额化交易。 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存在的问题 目前,艺术品份额化交易虽然被叫停,但对其存在的问题有必要进行分析,为今后艺术品的规范交易提供借鉴。文交所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存在的主要问题,体现在交易性质、交易方式、获利基础和退出机制等方面。 (一)与资产证券化相混淆。文交所的艺术品份额化交易,实际上是物权的可分割交易,这种分割方式结合连续交易,使其产生了类资产证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