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大清华自主招生模拟试题二(语文)一、语言运用:1.请在唐代律诗找出四句咏月并表达思乡的诗句。2.写出四个词牌名、四个曲牌名,再将其组成一段意境丰富的话。(可适当加字)3.请将你参加我校自主招生时的情景用一副对联表达出来。要求:不年少于30字;至少出现两个虚词。4.写出北大(或清华)的校训,用简洁的语言说说你对其中蕴涵的人文精神的理解,并指出它的出处。5.在中学教育中,教改的呼声一直不断,其中又以语文教改的呼声最高。请结合你的亲身经历,谈谈你对语文教改的看法并说明你的理由。要求:600—700字;观点明确,理由充分。二、阅读部分1、阅读筱敏的《遭遇奥威尔》,谈谈你对文章的理解。遭遇奥威尔1984早已成为过去,尽管“过去”这个时间词,在人心里唤起的常是昏茫、寥落的意绪,毕竟,就连这一再令人错愕的二十世纪也即将成为过去了。这时候谈奥威尔,不能不自感陈旧过时。我便是在这样一个世纪末的某天傍晚,偶然遇上《动物农庄》的,于是便以世纪末的心情,随意翻完这本薄薄的小册子。不觉夜便深了,这是时钟告诉我的。而世界依然是纷繁浮躁,窗外的建筑工地,正在一车一车泻钢筋和石子,铁锹和石子的摩擦,钢筋坠入钢筋的碰撞,极其尖锐刺耳,让人无法思想。起身到书架那里找出来《1984》,按在桌上呆了一呆,掌上已满是灰尘。我知道这个夜晚我不能再读了,读奥威尔不仅需要勇气和意志,而且需要体力。《动物农庄》已经将我罄尽,因为我明白我在读的并非一个假想的寓言,而是一段真实的历史。所谓历史是这样一种东西,它不能过去,它站在河床里面,太巨大了,太沉重了,时间的水流不断在它身上溅起水花,发出声响,然后不断逝去的是水流,而不是站在河床里面的重物。但是历史也是这样一种东西,水流对它的磨蚀是永不间断的,多少年以后,人们再看那光滑了,凹陷了的重物,已不可能凭想象追溯它原初的样子。《动物农庄》究竟是不是一部小说这无关紧要,是或不是都不能增加或减少它的重量,奥威尔对人类命运的关怀远胜于对个人艺术成就的关怀,这样的作家是很稀有的。他在《我为什么写作》一文中说道:“我的出发点总是由于我有一种倾向性,一种对社会不公的强烈意识。我坐下来写一本书的时候,我并没有对自己说,‘我要生产一部艺术作品。’我所以写一本书,是因为我认为有一个谎言要揭露,有一个事实要引起大家的注意,……”这样的作家,在今日的文坛才子眼里,实在是太过时了,早已成为讪笑的对象。这很自然。任何时代,上流宠物的基本素质都是善于趋时附势。由是,趋时与过时才会成为一种价值判断;由是,才总会有数不胜数的“艺术品”们,在季节变更的日子里呈落叶纷纷。作家不是以一个,而是以一群来体现其存在,较之以往,这是工业社会的批量产品,商业时代的商标广告,还有新老权威以其或文明或野蛮的手段实现的对社会的全面控制,如此种种所结构的基质土上,所培植出来的一个时新变化。就像《动物农庄》中那些没有个体意义,只作为群体而存在的鸡鸭牛羊们,在一次突发的暴动之后,共同赶走了人——这种欺凌统治它们的权力者,然后就仰视着猪——这种由它们推举出来,似乎代表着它们的意志的新权威。在某一个时期里,新权威是两只猪,两只威望相当的猪,“动物们先听了拿破仑的,又听了斯诺鲍的,竟不能确定谁是谁非。实际上,他们总是发现,讲话的是谁,他们就会同意谁的。”崇仰权威和趋炎附势,源于同一种奴性基因,这是群居的人类,终于走向企图建立全面的社会控制的世纪的心理因由。“讲话的是谁,他们就会同意谁的。”这是一种淳朴的浑噩的习惯。这样的群居动物,或许有一些是迫于压力放弃了一些什么,但更多的却是原就没有什么可放弃的,它们不习惯思考群体社会中单个人存在的意义。接下来,一只猪权威战胜了另一只猪权威,并且放出它豢养多时的恶犬,一个极权主义的社会就建立完备了。“人民唱着歌为他们建造金字塔(也许,在遥远的过去,人民在建造金字塔时同样唱着歌?谁知道!”——罗曼·罗1兰在他封存了五十年的日记中写道。经历过长长一段荒诞岁月的我们知道,人民在建造帝王的金字塔时,的确是唱着歌的,我们应当记得自己唱歌时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