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北方饺子习俗与饮食文化(完整版)中国北方的饺子习俗与饮食文化赵建民/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教授饺子是中国北方广阔地区的民众所喜爱的家常食品之一,其所拥有的风味与特色,不仅独树一帜,更在千百年的文化传承中,形成以饺子为中心的饮食习俗。其内涵之丰,形式之多,影响之广,在中华民族丰富多彩的吉庆食品中,可谓超然出众。由于人类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今日的饺子虽已失去了昔日称霸食苑的地位,但以饺子为主体所形成的饮食习俗,依旧存留在人们的生活中。本文试就此一方面的观点作初步探讨。◆饺子溯源与饺子习俗的形成饺子究竟诞生于何时,目前在学术界仍然是个谜。从业已发现的出土文物来看,饺子的历史十分久远。1978 年考古学者在山东滕州市的薛国古城遗址中,挖掘出一盒白色包馅食品,其形状与大小,均与今日的饺子相同,讨论者均一致认为,这些食品就是现在的饺子。薛国是春秋时期的一个小国,距至圣先师孔子的家乡─鲁国曲阜城,不过六十余公里。出生晚于薛国国君的孔子是否吃过饺子,史籍无载,不得而知。倘若薛国饺子的考古成果至终得到证实的话,那么,我们今日所吃的饺子,至少就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历史了。此外,尚有发现唐代的饺子实物,其造型与相距一千多年前的薛国饺子相去不远。然而,饺子被正式记录于文史之中,却是在南北朝,但当时并不叫饺子,而名曰馄饨。北朝人颜之推的《颜氏家训》中写道:「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说明饺子在当时已经非常普遍了。其后,饺子的名称在历代各有不同,史料多有所载。唐代有「牢丸」2 的称谓,宋代又有「角子」3 的叫法,或曰「V 出」4,明清以降又有「馄饨」5、「水包子」6、「煮饽饽」、「子孙饽饽」7 等名称,不一而足。饺子的饮食习俗,与其历史进展密不可分。由此形成了多彩多姿的食饺习俗。因此,饺子在北方人的饮食生活中,特别是形形色色的节日、喜庆、礼仪活动中,几乎无处不有。饺子的饮食习俗,从内容到形式,归纳起来主要分为两大类。第一类是岁时节日食俗。虽然每个节日都有一定的特定食品,但饺子几乎在所有的重大节日中都充当了重要的角色。主要有:一、除夕:年夜饭吃更岁饺子,有辞旧迎新、招财进宝、全家团圆之寓意。二、春节:中国的春节可以称之为「饺子节」。春节是一年之中最隆重的民族节日,期间最重要的节日食品就是饺子。初一早晨吃「抢福饺子」;初二晚上吃「送年接财神饺子」;初五吃「破五饺子」;初十吃「石头生」的杂合面饺子,正月十五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