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学历史课教案模板 第 1 篇:历史课教案第一节课 讲画蛇添足、揠苗助长 (一)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画蛇添足这个成语。 2: 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做事要把握尺度和火候,不要多此一举 成语内容:古代楚国有个贵族,祭过祖宗以后,把一壶祭酒赏给前来帮忙的门客。门客们互相商量说:“这壶酒大家都来喝则不够,一个人喝则有余。让咱们各自在地上竞赛画蛇,谁先画好,谁就喝这壶酒。” 有一个人最先把蛇画好了。他端起酒壶正要喝,却得意洋洋地左手拿着酒壳,右手继续画蛇,说:“我能够再给它添上几只脚呢!”可是没等他把脚画完,另一个人已把蛇画成了。那人把壶抢过去,说:“蛇原来是没有脚的,你怎么能给它添脚呢!”说罢,便把壶中的酒喝了下去。 那个给蛇添脚的人终于失掉了到嘴的那壶酒。 相关知识: 蛇是无足爬行动物的总称,属于爬行纲有鳞目蛇亚目的总称。正如所有爬行类一样,蛇类全身布满鳞片。所有蛇类都是肉食性动物。目前全球共有 3,000 多种蛇类。身体细长,四肢退化,无可活动的眼睑,无耳孔,无四肢,无前肢带,身体表面覆盖有鳞。部分有毒,但大多数无毒。 教学方法:讲述法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上课前五分钟,在黑板上画两条蛇,一条有脚,一条无脚。 2:上课后,问学生们“你们认为蛇有没有脚啊?”,然后告诉正确答案,再介绍有关蛇的知识。 3:通过“为什么老师画了一条有脚的蛇”来引入这节课的内容。 4:故事讲完后,让学生对那个“添足”的人来评价一下,自己来引导他们,让他们能够在这个故事里面学到一些知识。 (二) 教学目的: 1:让学生了解揠苗助长这个成语。 2:让学生能从这个成语中学到一个道理:客观事物的进展自有它的规律,纯靠良好的愿望和热情是不够的,很可能效果还会与主观愿望相反。 成语内容:从前宋国一个农夫担心自己田里的禾苗长不高,就天天到田边去看。三天过去了,禾苗没见动静。他想出一个办法,就急忙奔到田里,把禾苗一棵棵拔高一些。回去对儿子说禾苗长高了一大截,儿子跑到田里一看,禾苗全都枯死了。 教学方式:讲述法 教学步骤(及注意事项): 1:通过问他们“你们看到过你们的家人是怎样种禾苗的吗”来引出本节课的内容。 2:先给他们讲正常禾苗的生长过程,再讲这个揠苗助长的故事。 3:通过两种方式的对比,来让学生们讨论两种不同的方式得到两种不同结果的原因。 第二节课 讲掩耳盗铃、守株待兔 (一) 教学目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