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大代表先进事迹 6 篇【篇一】xx,xx 市城隍镇中岭村党支部书记。当选人大代表以来,他始终牢记人民重托,仔细履行代表职责,在帮群众致富为百姓谋利、替人民代言方面,用自己的行动诠释着人大代表为人民的真谛。群众致富的领路人城隍镇中岭村地处汉江以北,xx 城关近郊,人口 1532 人,耕地 508 亩,人均耕地不足 0.4 亩,主要种植棉花、蚕豆、花生等经济作物,农民收入低,是一个人多田少的行政村 中岭村是传统的炒业村,主要产品是炒米和兰花豆。早在1983 年,针对“人多无田种、有力无处使”的现状,村里一批农民利用资源优势,开始尝试加工制作兰花豆、炒米泡,推销给周边食品店,引来村民竞相效仿,至 2000 年,村里已有炒业加工作坊 76 个。“拖着板车炒炒米,土锅土灶拌花豆。”这是 xx 市城隍镇中岭村农民过去闯市场的真实写照。前些年,全村 300 多户人家,几乎家家户户都在做炒业,不是炒炒米就是油炸兰花豆。家家户户各自为政,在门口搭两个棚子,垒砌个灶台就算操作间了。卫生环境没保障,产品质量也不高,原材料进价高,卖产品时农户还相互杀价,赚到手的只是一点点辛苦钱,加工一斤蚕豆利润只有一两毛。由于作坊之间无序竞争,致使炒业一度低迷。1999 年,xx 正式接手担任村支部书记。在这之前,他一直在福建省厦门、泉州一带从事炒业生意。 这种无序竞争,引起了他的警觉。2001 年,在他的倡仪下,在城隍镇政府的引导下,中岭村成立了炒业协会(现为炒业经济合作社),组织加工户投入 850 万元,修建标准厂房 18 间,吸纳 110 家个体户进厂生产。制定了协会章程,实行统一进货渠道,统一生产标准,统一销售服务,统一缴纳税费的办法,法律规范了炒业市场,形成了分散加工、集中销售的进展格局。炒业合作社注册了”中岭”牌商标,为加工户统一提供购货、技术、包装、信息等方面服务,帮助提高产品质量,拓宽市场销路。为了适应市场激烈竞争的新要求,2024 年,他组织 76 名经营户出资 1000 万元,兴建了占地 80 亩的中岭炒业经济园区,修建标准厂房 6000 平方米,已有 105 家企业进园生产,炒业由简陋的家庭作坊式生产向标准化规模生产转变,产品由单一结构向系列化转变,市场由立足县(市)小市场向抢占北京、上海等大市场转变目前,他们已经成功注册“中岭”、“汉江”两个商标,产品有 4 个系列,低、中、高档共 7 个品种口味。市场覆盖国内华北、新疆、西藏等多个省区,还远销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