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有开放性是不够的_ --------------------------------------- 开放性的教学指以知识为载体。以关注人的进展作为首要目标,通过制造一个有利于学生进展的教学环境,为学生提供充分的进展空间,从而促进学生在积极主动的探究过程中各种素养都得到全面的提高。开放性的教学可以给学生更多的时间和空间去探究。有利于进展每个学生的潜能,使学生能更好地沟通与合作,充分地去实践和创新。那么,是不是只要有开放性的行为或设计就能够实现有效的课堂教学呢?如何处理好课堂教学的开放性和有效性呢?笔者结合一些教学实例,谈一点拙见。 [案例一]“分数的认识” 师:认识了 1/2,你们还想认识几分之一呢? 生 1:1/3。 生 2:1/4。 …… 师(拿出一些精心准备的圆形、三角形、正方形、长方形等纸片):那么,你能用这些图形制造出一个自己喜爱的几分之一吗?(老师期待响亮而又整齐的回答,但是学生沉默不语) 学生拿着各种图形的纸片不知所措,然后左顾右盼,最后才慢慢折起来,老师巡视时想指导却无从下手。 [反思]有效的教学需要坚实的基础。 这个教学片断是一位老师在一次公开课上出现的尴尬,本想在学生认识了以后,通过这样一个开放的活动让学生活跃起来,实现个性与创新的课堂效果,但实际效果却……深深反思,蓦然领悟了书法界的那句话:要出格得先入格。学生刚刚接触了分数,还没“入格”。老师就不顾实际情况一味地开放,要求学生“出格”——去制造。这如同让学生建造空中楼阁,难怪学生无所适从,最终整个活动以无效结束。 在这节课中,学生刚接触 1/2 这个分数,新颖的读法、写法和独特的含义对于学生来说一切都是陌生的。而学生对其他分数的认识和理解都依赖着 1/2 意义的内化程度,所以老师假如能增加一些比如一个图形的 1/2、一个苹果的 1/2、一块橡皮的 1/2 等素材,引导学生找出这些物体 1/2 的共同特征,就能深化对 1/2 的理解。在如此丰厚的感性积累和理性提升的基础上,再让学生选择图形用自己独特的方法制造出喜爱的分数,学生的个性与创新能力定能发挥得淋漓尽致,有效的课堂才会成为可能。 [案例二]“长方形和正方形的特征” 课始,在对长方形和正方形的认识进行了简单的复习之后。 师:关于长方形和正方形还有很多秘密等着我们去发现呢,想探究一下吗? 生:想! 师:那咱们就来讨论一下这两种图形的边和角。假如在讨论的过程当中有什么发现就记录在讨论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