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人为本高校道德教育 学习的重要工具了,可以在网页设计中开辟专栏介绍道德理论和道德认知的训练方法,可以设计一个模块专门针对学生道德课程的学习目标、学习内容、学习时间、学习方法制定一个中长期的培训计划,还可以通过在线答疑、师生讨论等形式与学生进行沟通,加强辅导员博客的建设,搭建师生网络交互平台,促进学生道德认识能力的提高。 2 提高大学生选择能力,确立道德标准 2.1 培育学生树立自主选择意识 步入大学生时期的学生,由于生理年龄、心理年龄的增长和社会阅历的增加,已经拥有了一定的辨识能力,并且自主选择的欲望也不断增强,作为教育者应该了解大学生的自主选择意识是在自我意识的基础上形成和进展起来的,正视学生的选择需要,帮助其树立自主选择的意识,假如一味要求和强制服从,学生以后的内心自我选择动力便会逐渐丧失,结合时代的要求和大学生的进展特点,高校的道德教育不但不应强制学生顺从,反而要关注学生的自主道德选择的需要,积极制造可能的条件激发道德需求。 2.2 给予学生道德选择的自由 自由是道德选择能力培育的基础,所谓的道德选择自由是指道德主体根据其意愿独立自主地在各种客观可能性中决定实行某种行动或制造某种行为,同样自由不等同与任意和随性,而是要在社会主义核价值体系与核心道德价值观念主导下进行的自由选择。因此,要转变传统道德教育的方式和方法,充分考虑大学生自身的特点,与大学生多进行沟通和沟通,在给予多种选择的基础上,教会大学生甄别的方法、选择的方式,充分发挥大学生自主性的基础上,逐步引导其做出正确的、符合道德标准的选择。 2.3 帮助学生树立道德选择标 大学生正处于辩证思维的形成阶段,大学的教育中要使用道德他律和道德自律共同作用的方式,社会主义核心道德价值观为基础作用,引导大学生建立符合道德教育的内在要求的标准,并能够依据此标准自觉地做出道德推断。 3 增强大学生自律能力,遵守道德法律规范 道德他律是道德教育中一种相对低级的教育形式,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应是激发主体的道德需要,建立内在的道德价值体系,在面对道德情境能作出正确的道德评判并自觉地做出相应的道德行为,达到道德自律。自律是大学生巩固和完善道德成果的重要体现,高校道德教育应该合理利用道德法律规范的约束作用,提高大学生自律能力,促使外部环境和内部机制的良性互动,达到道德教育的效果。 3.1 加强大学生的法制教育,强化社会责任感 社会责任感是指个人或社会群体在一定历史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