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档资源★★★ [内容提要]本文通过对二十世纪上半期闽行与侨批局关系演化的个案考察,揭示了两者面对环南中国海华人移民汇兌市场,即通常所谓的侨汇市场,所展开的竞争、合作、利用、借鉴、共生等多重关系。从而重新检讨了以往学术界在中国近代企业制度变迁讨论中的假设干理论偏颇。 [关键词]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变迁;传统与现代 一、导 论 以往学术界对近代以来中国企业制度的讨论,大多注目于来自西方的现代企业制度在中国的发育、成长历程。这种学术关注反映了学术界对当今现实社会经济变革的回应。但由此产生了一些容易被无视的理论偏颇。其中之一就是,学术界没有对中国传统的企业制度和仿效西方建立的中国现代企业制度的复杂、多元关系,给予全面的关注和深化的讨论。与此相联系,局部讨论者对两种企业制度的评价几乎形成了正负清楚的推断定式,因而将内容丰富多彩的近代中国企业制度变迁的历史抽象为一个现代企业制度取代传统企业制度的简单进程,显露出早期现代化理论中割裂传统与现代辨证关系思维模式的影响痕迹。鉴于此,本文拟围绕近代金融界中代表传统型企业的侨批局与代表现代型企业银行间的关系主要利用中国银行福建分行,简称“闽行〞,所收藏的档案资料,考察和讨论近代福建侨批局及其在东南亚的联号与闽行两者在 1910s—1940s 的 30 多年间,面对环南中国海华人移民汇兑市场,即通常所谓的侨汇市场,所展开的竞争、合作、利用、借鉴、共生等多重关系。以及闽行如何在与侨批局的反复博弈中,在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的作用下,在模仿西方现代银行制度的同时,也不断吸收侨批局的长处,在组织和经营管理制度方面经历了一系列诱导性制度变迁,以适应不同市场环境的需要。 二、关系的初建(1915—1931 年) 众所周知,中国东南沿海居民向东南亚的移民,虽然可以追溯到唐代,甚至更早,但自十六世纪以降,移民规模才逐渐扩大,并且在十九世纪后形成移民****。这些移居东南亚的中国移民与他们尚留在中国移出地的亲属间,保持着密切的联系。汇款和通信是维系这一联系的根本途径和手段。由此形成了一个连接着东南亚华人移民聚居地和中国移出地两头,为华人移民解送信款的跨国市场。侨批局就是顺应这一迅速扩大的市场需求,于十九世纪中后期开始在中国东南沿海的福建、广东和香港地区,以及东南亚华人移民聚居地区陆续出现的一种专为华人移民解送信款,兼有金融与邮政双重职能的华人民间经济组织。①据载,到十九世纪 8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