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夯基 我达标1.下列加点字注音全对的一项是( ) A.大放厥词(jué) 灼灼(zhuó) 戍守(xù) B.桅杆(chuì) 亭皋(ɡāo) 疏朗(shū) C.扈从(hù) 捣衣(dǎo) 嘉树(jiā) D.翩翩(piān) 寒砧(zhēn) 褐色(huó) 解析:A 项,“戍”应读“shù”;B 项,“桅”应读“wéi”;D 项,“褐”应读“hè”。 答案:C2.下列各组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A.饱满 褐色 干躁 思维 B.概念 桅杆 门栓 来历 C.疏郎 漂泊 迢远 绵密 D.浓阴 飘零 辨论 缠绵 解析:A 项,躁—燥;C 项,郎—朗;D 项,辨—辩。 答案:B3.下列加点字的理解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 ① 袅袅秋风:形容秋风细软柔弱。 ②萧萧落叶:形容树叶纷纷下落的样子。 ③翩翩飞舞:形容轻快飞动的样子。 ④冉冉上升:远远的。 ⑤万应锭:万能药。 ⑥迢远形容遥远。 A.①③④ B.②⑤⑥ C.①④⑥ D.②④⑤ 解析:①袅袅:形容秋风轻轻吹拂。④冉冉:慢慢。 答案:B4.下列加点词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 A.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 B.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样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 C.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 D.而事实又正是这样,自从屈原以惊人的天才发现了“木叶”的奥秘,此后的诗人们也再不肯轻易把它就放过。 解析:D 项,“就”移至“再”前。 答案:D5.依次填入下列各句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 ) (1)“木叶”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_____________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____________。 (2)这当然还可以说是由于诗人们文字____________的缘故,可是这样的解释是并不解决问题的,因为一遇见“木叶”的时候,情况就_____________不同起来。 A.传诵 启示 精练 显著 B.传诵 启发 洗练 显然 C.传颂 启示 洗练 显然 D.传颂 启发 精练 显著 解析:辨析同义词。 答案:B6.下列各句语意明确、没有毛病的一项是( ) A.古代诗人们在自己的学习中创造,又在前人的创造中学习,使得中国诗歌语言如此丰富多彩。 B.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 C.法院日前审理了一起因一句脏话引起的赔偿案,大家都为这一家人为老不尊、为幼不敬的行为所不齿。 D.当时的苏联,内战和帝国主义武装干涉的创伤尚未完全恢复。 解析:A 项的语序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