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诗三首学海扬帆唐开元天宝年间 , 社会各个方面都发展到鼎盛时期 , 这个时期叫“盛唐”。唐代文学特别是唐代诗歌发展到历史上的最高峰 , 诗坛上出现了一大批优秀的诗人和优秀的作品。杜甫生于公元 712 年 , 字子美 , 自称少陵野老 , 曾担任过检校工部员外郎 , 世称杜工部 , 有《杜工部集》。杜甫是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 , 他的诗作不仅将现实主义诗歌创作推上了一个新的高峰 , 而且也代表了中国古代文学史上现实主义诗歌的最高水平。他的作品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现实 , 因而被称为“诗史” , 正因为杜甫写出了诗史 , 所以人们称他为“诗圣”。他的代表作有一百多首 , 最有代表性的是古体诗“三吏”(《石壕吏》《潼关吏》《新安吏》)、“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 , 他也特别擅长律诗和绝句的写作 , 许多作品都是千古名篇。杜甫律诗的成就,在于扩大了律诗的表现范围,把律诗写得纵横恣肆,极尽变化之能事,合律而又看不出声律的束缚,对仗工整而又看不出对仗的痕迹,把这种体式写得浑融流转,无迹可寻,写来若不经意,使人忘其为律诗。学习本课三首诗,既要细细体会杜甫律诗的“沉郁顿挫”,还要体会杜甫借助历史故事和自然景物来抒发深沉感情的手法,把握诗歌的思想感情。字词积累玉露:白露。凋伤:诗中指使草木凋落衰败。萧森:萧瑟阴森。他日:往日。急暮砧:黄昏时急促的捣衣声。砧,捣衣石。紫台:紫宫,宫廷。朔漠:北方的沙漠。春风面:诗中指王昭君的美貌。萧萧:诗中用以模拟草木摇落的声音。百年:诗中借指晚年。苦恨: 极其遗憾 。苦 , 极 。 潦倒: 衰颓 , 失意 相关链接一、文章背景《秋兴八首》是大历元年(766)秋杜甫滞留夔州时惨淡经营的一组七言律诗。杜甫时年五十五岁。当时蜀地战乱不息,诗人晚年多病,知交零落,壮志难酬,心境非常寂寞、抑郁。当此秋风萧飒之时,不免触景生情,感发诗兴,故曰《秋兴》。这八首诗是一个完整的乐章,命意蝉联而又各首自别,时代苦难,羁旅之感,故园之思,君国之慨,杂然其中,历来被公认为杜甫抒情诗中沉实高华的艺术精品。清代黄生《杜诗说》就说:“杜公七律,当以《秋兴》为裘领,乃公一生心神结聚之所作也。”清代沈德潜《唐诗别裁集》也说:“怀乡恋阙,吊古伤今,杜老生平俱于见此。其才气之大,笔才之高,天风海涛,金钟大镛,莫能拟其所到。”这里所选的第一首,是领起的序曲。诗人用铺天盖地的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