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 同步练习一、语言基础1.选出对加点的字注音无误的一组( )A.拗开(ào)丛冢(zhǒng)肩胛骨(jiā)B.蹩进(bié)搔痒(sāo)乖角儿(j u é)C.搭讪(shàn)尽量(jìn)恪守(kè)D.踌躇(zhú)踉跄(qiàng)竦然(sǒng)解析:A 项“拗”应读“ǎo”,“胛”应读 jiǎ;C 项“尽”应读“jǐn”;D 项“躇”应读“chú”。答案:B2.选出对加点的字解释全对的一组( )A.置之度外(打算、考虑)弥满(遍)偌大(这么)B.恍然大悟(仿佛)浑厚(天然的)解剖(分开) C.和颜悦色(脸色) 发怔(发愣)抚养(养育)D.贪官污吏(不廉洁) 自立(站) 讨厌(招惹)解析:B 项“恍然”意为“忽然”;C 项“色”意为“脸上表现的神气样子”,“抚”意为“保护”;D项“立”意为“存在、生存”。答案:A3.对鲁迅以“药”作为小说的标题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愚昧的群众享用的革命者的鲜血,不是医治病苦的良药;资产阶级脱离群众的革命,不是疗救中国社会的良药;要医治群众的病苦,疗救中国社会,必须启发群众,动员群众起来革命,才是取得革命胜利的一剂良药。标题有揭示主题的作用。B.小说情节围绕“药”展开,标题有概括情节的作用。C.作为“药”的人血馒头,连接了华、夏两家的故事,标题有连接明暗两条线索的作用。D.华老栓夫妇竟把革命烈士的鲜血当成为儿子治病的“药”,表现了当时群众的愚昧,标题有刻画人物的作用。解析:D.标题没有刻画人物的作用。答案:D4.选出下列判断有误的一项( )A.“单于天降”“四夷 服”的“ ”与“古 亭口”的“ ”读作“某”,都表示这个字残缺。B.刻在器物上的文字,笔画凸起的叫阳文,笔画凹下的叫阴文。C.《药》的结尾借助乌鸦飞向远处的天空,进一步表现夏瑜母亲不理解儿子的悲哀。D.《药》由明线和暗线两条线索贯穿全文,“药”起到了连接这两条线索的作用。解析:“古 亭口”的“ ”表缺文的记号,是作者有意这样写的。答案:A二、现代文阅读(一)阅读下文,回答后面的问题。秋天的后半夜,月亮下去了,太阳还没有出,只剩下一片乌蓝的天;除了夜游的东西,什么都睡着。华老栓忽然坐起身,擦着火柴,点上遍身油腻的灯盏,茶馆的两间屋子里,便弥满了青白的光。“小栓的爹,你就去么?”是一个老女人的声音。里边的小屋子里,也发出一阵咳嗽。“唔。”老栓一面听,一面应,一面扣上衣服;伸手过去说,“你给我罢。”华大妈在枕头底下掏了半天,掏出一包洋钱,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