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方案一、建设背景 1二、目标任务 2(一)总体目标 2(二)总体任务 2三、总体架构 3(一)建设框架 3(二)应用体系 3(三)服务对象与内容 4四、主要建设内容 6(一)地质环境数据分中心建设 6(二)地质环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6(三)地质环境网络环境建设 7(四)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建设 7(五)地质环境业务支撑系统建设 7(六)地质环境决策支持分析系统建设 9(七)地质灾害应急技术支撑平台建设 9五、实施计划 9(一)第一阶段 10(二)第二阶段 10(三)第三阶段 11六、保障措施 11(一)组织保障 11(二)制度保障 11(三)经费保障 12(四)队伍保障 121一、建设背景信息化已成为当今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四化”同步发展,标志着信息化已被提升至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同时,破解市场经济、新技术革命、经济全球化条件下的国土资源管理难题,以信息化为支撑,加强国土资源监督和管理工作,推动生态文明与美丽中国建设,以资源可持续利用促进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也需要大力开展信息化建设工作。地质环境管理、开发利用和保护,是国土资源主管部门的重要职能之一。按照国土资源信息化的总体要求,结合《国土资源信息化“十二五”规划》,今后一段时期的地质环境信息建设的重要任务是:依托国土资源信息化建设成果,研究建立涵盖全国地质灾害防治、地质环境监测及保护的信息化体系,推动信息化成果的深化应用,提高地质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为地质环境保护提供信息支撑及决策支持服务。我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工作近年来取得了较大进展。国家级信息网络框架基本形成,数据标准及规范初步建立,全国尺度的基础数据库建设取得进展,研发了多种地质环境专业应用软件,国家级地质环境信息平台初具规模。但是,全国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发展不平衡,信息化的统筹整合还需进一步加强。地质环境数据管理和存储分散,存在数据孤岛问题,导致数据共享难度较大,海量数据集成度较低,综合分析能力较弱,地质环境信息的多目标服务能力较低,难以适应当前经济社会快速发展、防灾减灾等对地质环境信息越来越高的需求。地质环境政务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相对滞后,没有形成完整的政务管理信息系统体系。因此,迫切需要大力推进科技创新,加强地质环境信息化建设,建立业务支撑、决策支持和综合服务体系,全面提升地质环境管理和服务水平。本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