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成语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一大特色,有固定的结构形式和固定的'说法,表示肯定的意义,在语句中是作为一个整体来应用的,承当主语、宾语、定语等成分。下面是我收集整理的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关怀到大家。 成语名称 偃旗息鼓 成语拼音 yǎn qí xī gǔ 成语用法 作谓语、定语、宾语;比方停止斗争等。 感情色彩 中性词 成语结构 联合式 成语年月 古代 成语解释 偃:放倒;息:停止。放倒旗子,停止敲鼓。原指隐藏行军,不暴露目标。现比方无声无息地停止运动。 成语来源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赵云传》:“成都既定,以云为翊军将军。”裴松之注引《赵云别传》:“云入营,更大开门,偃旗息鼓,公军疑云有伏兵,引去。” 成语造句 一会儿,李乔又偃旗息鼓地退下去了。 偃旗息鼓的成语故事 《三国志·蜀志·赵云传》中记载:在一次战斗中,蜀将黄忠杀死了曹将夏侯渊,并夺取了战略要地。曹操特别恼火,把米仓移到汉水旁的北山脚下,亲率 20 万大军向阳平关大举进攻。黄忠、张著协商趁夜烧劫魏军粮草。临行前赵云和他们商定了返回时间,过期不归就带兵出寨接应,正与曹操亲自统率的部队相遇。赵云同曹军厮杀起来,把曹军打得丢盔弃甲,救回了黄忠和张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