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员关于红旗渠精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党员关于红旗渠精神学习培训心得体会 *月**日至**日,我随团赴河南省林州市考察学习。在短暂的 4 天时间里,我们现场体验了走红飘带和水长城;实地参观了红旗渠咽喉工程 青年洞;观摩了 铁姑娘打钎 凌空除险 等重现的场景;零距离接触了他们苦战 10 年,用铁锤和钢钎硬生生地在悬崖绝壁上凿出了 人工天河 红旗渠;观看了《雄伟山碑杨贵篇》《红旗渠》的纪录片和话剧。亮点纷呈的学习内容环环相扣,历史再现的教学场景交相辉映,倾听讲解、目睹实景、深刻感悟,让我们真正理解 自力更生、艰苦创业、团结协作、无私奉献 的红旗渠精神,切身感受到林州人民 战太行、出太行、富太行、美太行 四部曲的强大有力,并感悟出 难而不惧、富而不惑、自强不息、奋斗不息 的新时代内涵。这些都深深震撼了我,打动了我,鼓舞了我,心灵备受触动,情操备受陶冶,斗志备受鼓舞,精神得到了进一步升华。 修建红旗渠时,正处于三年自然灾害发生时期,面对修渠工程浩大,施工环境恶劣,技术装备简陋,资金和物资短缺,民工每天只有 6 两粮食掺和着野菜充饥的现状,林县 20 万民工克服种种困难在太行山上劈山开石,架起 157 个渡槽,打通 211 个隧道,终于修成宽 8 米,高 6 米,全长 71 公里的总干渠,林县人民依靠自己的力量制造了这个奇迹,就算以今日的眼光来看,也堪称为人力、人智和人气的绝笔。不要说在当时那样的条件,就以现在的科技水平,也是相当因难的。红旗渠曲折于太行山区崇山峻岭之中的悬崖峭壁上,如同 人工天河 纵贯林县全境。红旗渠建的建成彻底结束了当地百姓的十年九旱和水贵如油的历史,大大改变了林县人民的生产和生活条件,修建红旗渠的过程既是林县人民征服和改造大自然的过程,又是自力更生和艰苦创业的红旗渠精神孕育产生的过程。 我们回顾总结和弘扬红旗渠精神,对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今日,红旗渠精神仍然具有很强的时代价值和现实意义。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红旗渠精神是我们党的性质和宗旨的集中体现,历久弥新,永远不会过时。 第一,以民为本是干事创业的关键所在。红旗渠的建设,是因为缺水严重影响到林县进展,更是全县父老乡亲的迫切期盼解决的问题。杨贵同志到林县担任县委书记后,对群众的生产生活和医疗、文化、教育等问题全面调研,特别是把解决缺水问题作为头等大事,大胆提出并实施了 引漳入林 工程,解决了当地缺水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