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业的发展必须依托于土地资源,旅游建设项目的大量增加势必占用大量土地。我国的土地资源极度缺乏,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水平的提高,建设用地数量急剧上升,用地紧张的局势日益加剧。因此,如何发挥有限旅游用地的最大效益显得尤为重要。绿维文旅梳理了我国旅游用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旅游用地的管理对策,并列举了基于旅游用地的七大开发模式。一、旅游用地的含义及利用特征04 区位性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区位和交通区位05 拱联飯游关联多个产业 f礬型旅游用地之间存在关联「还对景区生态系轨貝伺牧大影响旅游用地(一)旅游用地的含义旅游用地是旅游区内最基本、最广泛的具有旅游功能的各种土地的总和。狭义的旅游用地是指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批准公布确定的各级风景名胜区内的全部用地,供人们进行旅游活动,具有一定经济结构和形态的旅游对象地域组合。广义的旅游用地就是旅游业用地,即在旅游目的地内为旅游者提供游览、观赏、知识、乐趣、度假、疗养、娱乐、休息、探险、猎奇、考察研究等活动的土地。(二)旅游用地的利用特征基于旅游产业涉及面广,联动产业较多,旅游用地呈现出区位性、多样性、综合性、营利性、关联性五大利用特征。二、我国旅游土地利用存在的问题我国正处于旅游业快速发展时期,旅游区数量和用地规模急剧扩张,而且新增加的旅游区大多位于城郊和乡村,出现了旅游开发定位不准,景观和产品创新不足,导致土地污染、土地粗放利用和管理混乱等严重问题。同时,由于法律、政策和管理上的缺陷,一些旅游用地获取不规范,有些旅游项目建设用地涉及农地转用和土地征用,旅游开发采用“以租代征”方式,甚至以旅游开发为名,进行变相圈地,从事工业招商和高档别墅开发。除此之外,我国旅游用地还存在其他一些问题,包括以下三方面:第一,由于旅游区土地利用类型多样、功能重叠,以及土地价格评估、基准地价评价体系和价格机制尚未形成等原因,旅游区土地的出让或租赁价格较低,导致许多景区投资短缺、土地闲置和利用率低。第二,有些景区没有制订规划或规划没有得到有效实施,造成旅游区建设布局和结构不合理,景点建设城市化,旅游资源破坏及土地污染、水土流失等生态环境问题。第三,由于制度、法律、政策和管理体制上还存在各种缺陷,旅游区常出现多头管理、执法不严、土地产权不明确、管理混乱等问题,加剧了旅游区土地利用的各种矛盾。三、旅游用地管理对策(一)增强旅游用地的复合功能首先,加强对已开发旅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