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苏州、无锡、扬州新兴产业发展的考察报告为学习借鉴外地的经验做法,加快我市新兴产业发展,8月29日至9月1日,市政协主席王德忠带队赴苏州、无锡、扬州三市学习考察。考察组听取相关部门介绍,深入园区、企业了解情况。现将学习考察的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主要特点苏州、无锡两市新兴产业发展起步早、起点高,xx市新兴产业发展力度大、势头猛。新兴产业在三市均形成一定规模,且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越来越大,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20XX年,xx市八大新兴产业实现营销收入4103.7亿元,同比增长28.2%。xx市制造业领域七大战略性新兴产业实现工业总产值7100.6亿元,同比增长29%,占全市规模以上工业比重为28.9%。三市紧扣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战略思路,抓规划、抓统筹、抓落实,在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同时,形成了新兴产业的先发优势。一是坚持高端引领,实现重点突破。三市抢抓全球新兴产业发展机遇,抢占价值链的高端环节,实施产业高端战略,形成较为鲜明的产业特色。xx市重点加快发展光伏产业的太阳能电池及关键设备、物联网产业的无线传输、微电子产业的芯片设计和制造等高端环节,集中力量攻克高端技术,培育了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尖端产品。光伏产业、微电子产业已经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物联网产业在载体建设、企业和人才及科研院所集聚、示范应用等方面形成明显优势。xx市以“绿色、低碳”为导向,集中力量、集中资源、集中政策,优先培育和发展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的新兴产业,提出实施新能源、医药及生物技术、新型平板显示、智能电网等四大新兴产业跨越工程。新型平板显示产业的规模始终保持全国领先,纳米技术的研发与应用稳居全国领先地位。xx市确定的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三新一网一书”,即新能源、新光源、新材料、智能电网和电子书。目前,光源产业、太阳能光伏产业第1页共5页已经形成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建成半导体照明、绿色新能源和智能电网三个国家特色产业基地。二是注重招才引智,强化人才支撑。三市充分认识到,产业的层次取决于人才的层次,高端产业需要高层次人才支撑。xx市在人才管理体制、政策法规、公共服务和综合环境等方面大胆创新,建设“人才特区”,做到引进来、留得住、见成效。在“引”上花气力。2006年在全国率先启动5年引进30个海外高层次科技创新创业人才的“530”计划,此后相继推出以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为重点的“后530”计划和以引进国内高层次创业人才为主的“泛530”计划。截至目前,已有1474家“530”企业在无锡落户。在“留”上下真功。按照“成立之初当保姆、发展之中当导师、成功之后当保安”的理念,对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及新兴产业项目提供全天候、全过程服务。建立留学人员创业园、外国专家创新创业园,提供专业化的创新创业平台。每两年开展一次“优秀人才贡献奖”、“留学归国人员创业奖”、“引进人才工作奖”、“高技能人才成就奖”评选表彰活动,形成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浓厚氛围。在“扶”上见行动。在创业初期,针对不同类别的项目给予相应的政策扶持。譬如,创业投资企业(公司)注册后1个月内,给予领军型海外留学归国创业人才每个创业投资项目100万元创业启动资金,提供不少于100平方米工作场所和不少于100平方米住房公寓,三年免收租金;从事科技开发项目的,经论证审批,科技风险投资资金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创业投资;对具有市场需求高新技术产品产业化生产过程中流动资金不足的,可给予不低于300万元的资金担保。xx市大力实施“绿扬金凤计划”,设立了4000万元人才奖励专项资金。三是做优载体平台,打造创新高地。三市进一步加大载体平台建设力度,努力做到项目集中布局、企业集群发展、资源综合利用、功能集合构建。重视产业基地建设,推进新兴产业向特色产业园区集聚。今年7月,xx市命名了17个新兴产业基地,推动新兴产业科学布局和载体建设。xx市编制完成《新兴产业基地发展规划》,明确八大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发展方向,推动新兴产业向20多个特色园区集中。重视公共服务平台第2页共5页建设,全方位、全过程支持和服务新兴产业发展。xx市构建了公共研发平台、公共技术平台、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