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在私营企业主中发展党员工作汇报按照市委组织部的通知要求,我部认真组织人力专门就在私营企业主中发展党员工作进行调研,现将工作情况报告如下:一、基本情况近年来,县委、政府提出并认真实施“生态立县、工业强县、农业稳县、品牌XX县区”战略,以工业经济大发展带动县域经济发展,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在活跃城乡经济、满足多层次需求、增加就业机会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全县经济社会发展中的地位日益突出。2007年,全县完成现价工业总产值69.3亿元,增19.3%;三大支柱产业产值达60.97亿元,占全县工业总产值的88.9%。目前,全县有非公有制企业法人单位260多个,从业人员近2万人,其中,规模以上企业44个;建立党组织44个,仅有个别党员的企业16个,没有党员的企业189个;有党员838名,其中,新的社会阶层中有党员143名(民营科技企业创业和技术人员4名,个体劳动者92名,自由职业党员19名,私营企业主党员29名)。二、主要开展的工作非公有制经济的迅速发展,向党组织的传统管理模式提出了新课题,县委积极探索适应非公有制经济特点的党建工作新路子,不断扩大党在非公有制经济领域的覆盖面。1、出台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意见》(〔2007〕12号)文件,就加强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的重要意义、指导思想和工作目标、工作措施和要求、组织保障等方面,从政策上提出了加强非公有制经济领域党的建设工作的要求。2、从理顺组织关系入手,建立新型管理体制。自2004年以来,本着有利于加强党的领导,有利于开展党的工作,有利于非公有制企业健康发展的原则,针对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特点,建立条块结合,形式多样的管理体制,理顺党组织隶属关系。一是行业型管理。原国有、集体企业改制后,党组织平稳过渡,确保不出现瘫痪现象;对不方便开展活动的党组织进第1页共4页行撤销,党员归入新组建的企业党组织或户口所在地党组织归口管理;对跨村跨乡经营、行业相同或相近、驻地相对集中、企业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非公有制经济组织,建立联合党支部;社区各类市场和企业归口秀山镇工商企业党总支负责管理。二是属地型管理。乡(镇)所属的新经济党组织划归乡镇、村党组织管理;规模较小、党员人数较少的,建立党小组,隶属村级党组织管理;规模较大,党员人数较多,村级党组织管理有困难的,单独建立党支部,由乡(镇)党委管理;属国有企业改制后的党组织,由经委党委和社区进行双重管理。三是复合型管理。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基础较好的乡(镇)实行复合型管理方式,在各企业设立支部的基础上,由各企业支部组建非公企业联合党总支,直接隶属乡镇党委。四是拓展型管理。对没有党员的企业或暂不具备单独建立党组织条件的,采取“纳、派、转、接”的方式,党委选派党建指导员,为建立党组织创造条件,把党的方针政策和信息及时传达到企业,真正体现非公企业发展到哪里,党的工作延伸到哪里。全县设立直属乡镇党委的非公企业联合总支2个、支部2个,2个乡镇在村总支中单独设立非公企业支部10个。3、按照“坚持标准、保证质量、改善结构、慎重发展”的方针,积极稳妥地做好在新的社会阶层特别是私营企业主中发展党员工作。一是选派非公有制企业党建指导员,从思想上“引导”。2003年以来,全面推行向非公有制企业党建工作选派指导员制度,累计选派指导员155人次。各指导员注重围绕企业生产经营,积极帮助非公企业主排忧解难,及时向上级党组织和有关部门反映企业的要求和呼声,努力为企业的发展营造一个良好的外部环境,取得了企业主对党建工作的理解和支持,一定程度激发了企业主要求入党的积极性。二是严格入党程序,从源头上“把关”。县委组织部相继出台入党积极分子培养备案制、考试合格制和发展党员公示制、票决制、责任追究制等五项制度,各级党组织严格条件,严格程序,以没有党员和未建立党组织的企业为重点,积极做好在企业生产一线、科技经营管理骨干和青年优秀职工中发展党员工作,特别是积极稳妥做好私营企业主的入党工作。2007年,发展私营企业主第2页共4页党员3名。三是加强教育管理,从素质上“培养”。对已入党的私营企业主,以共同理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