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市绿地系统规划第一章 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一、概况与自然条件 1、南京市概况 南 京 市 位 于 江 苏 省 西 南 部 , 处 于 北 纬 31°54′ ~ 32°16′ , 东 经 118°32′ ~119°24′之间;东邻仪征、句容、溧阳 3 县,北与安徽天长县交界,南接安徽郎溪、宣城二县,西面自北向南与安徽来安县、滁县、全椒县、和县、马鞍山市和当涂县相邻。 南京市是著名古都、江苏省省会,长江下游主要的中心城市。南京建城于公元前 472年,历经东吴、东晋、宋、齐、梁、陈、五代南唐、明、太平天国、中华民国十朝定都,史称“十代故都”。 南京市现辖 10 个区、五个县,面积 6516 平方公里,其中 10 区是玄武、白下、秦淮、建邺、鼓楼、下关、雨花台、栖霞、浦口、大厂区;5 个县是江宁、江浦、六合、溧水和高淳县。长江由西南到东北流贯南京市中部,分全市为江南、江北两个部分。江南有 8 个区和江宁、溧水、高淳 3 县,江北有浦口、大厂 2 区和江浦、六合 2 县。 2.自然条件: (1)地形地貌: 南京市平面位置南北长、东西窄,成正南北向;南北直线距离 150 公里,中部东西宽50~70 公里,南北两端东西宽约 30 公里。南面是低山、岗地、河谷平原、滨湖平原和沿江河地等地形单元构成的地貌综合体。 地貌区域为宁、镇、扬山地的一部分,低山山陵占全市总面积的%。长江南京段长度约95KM;江南有秦淮河,江北有滁河,为南京市境内两条主要的长江支流,其河谷平原为重要农业区。水面占全市总面积%,平原、洼地占%。 南京山脉主要由 3 个背斜组成,地貌上形成宁镇山脉西段的 3 个分支:北支沿长江南岸向西延续,包括栖霞山——乌龙山——幕府山——狮子山,海拔 130~286 米;中支至南京东边城墙,脉延伸入市区,包括钟山——富贵山——九华山——北极阁——鼓楼岗——五台山——清凉山,海拔 32~486 米;南支绕城东南、南部,包括青龙山——方山——牛首山——三山——云台山,海拔 95~382 米。江北部分,西南为老山山地,海拔 442 米;南部是滁河河谷平原,北部为大片岗地和零星分布的丘陵。 南京市平原主要有河谷平原、滨湖平原,沿江洲地及江心洲 3 种类型。河谷平原主要有秦淮河沿岸的秦淮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 7~10 米;有位于鼓楼以北金川河沿岸的金川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在 6~10 米;有位于江北滁河中下游沿岸的滁河河谷平原,海拔大部分在 5~10 米;有位于高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