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五篇 历史课程学习心得体会范文一 (一)备课中的问题 1、首先,由个别老师轮流编写的“导学案”不一定能够保证质量。因为老师的水平有差异,缺少教学经验的老师有时竭尽全力拿出来的“导学案”也许目标、重点定位不当,内容深浅把握不准,问题设计缺少逻辑性、层次感……有的老师教学水平高,经验也丰富,但是由于责任心、事业心不强,会草草完成交差。有的老师水平高,责任心也强,但是由于“忙”,也有可能应付了事。一旦用这样的“导学案”实施教学,师生会集体“受害”。因为人都是有惰性的,在不备课已经“合法化”的前提下,会有多少人自觉备课?老师自己没有备课,没有思考,连一道习题都没有做,就拿着别人编写的“导学案”上课,怎么能履行自己的教学责任,发挥老师的主导作用呢?老师恐怕只能实行“大放羊”“大撒把”的教学,于是干脆把自己降格为“学习者”,把老师应该完成的教学任务统统盲目随意地交给学生,并美其名曰“在教中学”。学生是受教育者,他们对教学任务不明确,教学内容不熟悉,教学过程欠思考,教学方法未掌握,怎么能取代老师发挥引导路程、把握方向、激发兴趣、正确评判的作用呢 再说,再好的“教学案”也要适合自己班级的学情,也要根据任课老师个性化的理解才能科学有效地实施到教学中去,假如只要有了一个好的“教学案”就等于教学是高质量的话,那么教学工作就是天底下最容易的工作,全国的老师只要共同打造出一个好的“教学案”,甚至汇编出一个“教学案”集,优质课就批量产生了,天下有这样的美事吗? 我认为,高质量的“一次备课”是“二次备课”、“集体备课”编写“导学案”的前提和基础,没有有效的“一次备课”,后面的所有环节都是假的、空的、低效甚至无效的。 (二)作业中的问题 1.批改目的不明。2.重学轻练。3.要求宽松。4.追求结果,放弃过程。 (三)批改中的问题 1.缺少思考。2.机械呆板。3.目标偏移。 (四)展示中的问题 1.展示的内容缺少选择性。“导学案”中的内容一般可以分为三部分,一部分是多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少数不理解的,一部分是个别不理解的。展示应该是面对全班的,只有把多数同学都有教训值得吸取,有规律方法值得总结的题目拿出来展示,才能达到效益的化。 2.展示代表的选择没有针对性。参加展示的学生理应是代表了某题的某种错误类型的一个或几个学生,这种展示才对具有同类错误的学生具有教学作用。但是由于同样的原因,老师“两眼漆黑”,只好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