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产业发展调研报告发展文化产业,提升文化竞争力,是实现率先发展、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重大举措。近年来,我县县委、政府高度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把发展文化旅游业作为第三产业的骨干产业积极培育推进,不断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深化文化体制改革,努力构建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全县文化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实效,现将我县文化产业发展的调研情况报告如下:一、不断完善文化产业的基础设施,民族文化的挖掘、整理、保护、传承、开发取得一定成效。(一)文化基础设施现状。随着我县经济、社会的发展,“两馆一站”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夯实。文化馆、图书馆先后被评为省级三级达标馆。图书馆现有馆藏图书 6 万多册,年订阅报纸杂志 140 余种,现正积极推进“全国文化资源共享工程”县级支中心及两个乡镇农村网络培训学校的建设任务。县民族歌舞剧团建有练功房一处。15 个乡镇文化站建设项目已报上级批复,目前泗南江、雅邑乡、坝溜乡、景星乡已经动工建设,其余乡镇也将于近期内动工建设。建成农家书屋 11 个。双胞之家网站开通营运两年,加大了对外的宣传力度。(二)文化市场发展现状。目前全县共有游戏室 2 家、歌舞厅 11 家、文化广场 2 处、书店 5 家,棋牌游艺室 101家。网吧 14 家(县城 12 家,通关镇 2 家)。文化用品销售 18 家,音像制品销售 9 家。印刷厂 3 家,打印店 11 家。基本形成了文化演艺、网络文化、文化娱乐、新闻出版、印刷、文化用品等 6 个门类在内的文化市场发展格局。,全县文化市场经营场所总营业收入 1200 万元,缴纳税费 110 万元,安排就业人员 310 人。全县文化市场呈现繁荣、稳定、发展的良好态势。(三)文化资源现状。①哈尼文化。是全国唯一的哈尼族自治县,哈尼人传承着数量浩瀚、绚丽多彩的富有本民族特色的民间文学故事、诗歌、音乐、舞蹈、工艺、节日、服饰、哭嫁、祭祀等哈尼文化的瑰宝,创造了丰富的民族民间文化财富,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民族风情。近年来,通过不懈努力,哈尼族口传叙事长诗《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被公布为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收集整理了《巴哈雅咪》、《密玛箐格卡呃呐玛坡》、《阿迷车》等一批散落于民间的原生态歌曲。结集出版了《洛奇洛耶和扎斯扎依》、《县民间故事》一、二集,《县舞蹈集成》、《魅力》(-)、《阿增刊》(歌曲)、《双胞迷城:》、《哈尼文化丛书》(6 本)等书籍。哈尼族 9 个支系的歌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