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课讲究效率考试高水平的发挥应该来源于平常有扎实的基础,怎么样搞好平常的学习呢?我觉得最重要的一个环节就是提高听课的效率。 同学一天主要的时间都用来听课,听课就是在老师的引导、协助下学习,所以每天保证课堂的听课效率,是搞好学习的一个关键环节。我们的老师经过那么多年的大浪淘沙,他们对这个学科的掌握、理解、领悟比同学要高得多,再加上教研组的老师一起备课、一起研讨,最后凝聚成一节课的内容,在课堂上展示给同学的时候,同学就等于站在巨人的肩膀上。而且同学从老师这儿得到的东西应该是课下自身学习时很难得到的,假如一个同学在课堂上不能保证高效率,那么他的损失将是巨大的,可能课后得用三五堂课的时间来弥补损失,还不一定能弥补过来。 一个同学的学习其实分成三个环节——课前、课中、课后,我发现现代化的手段假如能发挥作用的话,只能在课前的准备预习和课后的复习中,课中这一段是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没法儿取代的。课堂充溢着一种人性化的东西老师和同学之间的一个鼓舞的眼神、一个友好的微笑,或者让同学上黑板去做一个题,同学做完之后的那种成绩感老师褒扬或者同学给他掌声之后的那种荣誉感,同学之间相互沟通问题、相互竞争、相互协助形成的这种学习的氛围……这些东西是任何现代化的手段都没法儿取代的。假如说课堂可以用现代化的手段取代的话,我们完全可以在全国找几个非常突出的老师,就在演播室里讲课,让全国的同学坐在家里用看电视的方式学习。这样既节约了聘用这么多老师的工资,又因为找了最优秀的老师,讲课的效果自然很好,应该说,是一举数得之事。实际上并非如此我国在 20 世纪 80 年代相当红火的电视大学不就是这样吗?结果发现,全国的电视大学很多都办不下去了,这就是课堂的重要性。因为课堂充溢师生相互沟通的真情碰撞,充溢人性关怀的光芒。 一个会学习的同学,首先得保证课堂的高效率,我认为应注意如下几点。 完成作业是提高听课效率的前提 老师每讲完一节课,假如这节课很重要,或者这节课是后续课程的铺垫的话,一般都要安排作业的,这种作业其实就是让同学温故知新。你通过做作业,使上一节课的内容得到巩固、夯实、提高,这样你下一节课听课的时候就显得轻松。假如下一节课老师要讲的内容,恰好是在上一节课的基础上展开的,老师上一节课安排的作业你没有仔细完成,下节课你听着就很累。于是就形成一个恶性循环,上节课没学好的东西影响到下一节课,下一节课听不懂又会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