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史的内容和意义三篇 四史的内容和意义一篇 四史,分别是《史记》、《汉书》、《后汉书》和《三国志》,属于二十四正史中的前四部。 《史记》 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全书共一百三十篇,分为本纪、书、表、世家、列传五种形式。传记的一种,主要记诸侯之事。作者是西汉时期的司马迁。《史记》约成书于公元前 104 年至公元前 91 年,原来是没有书名的,司马迁完成这部巨著后曾给当时的大学者东方朔看过,东方朔非常钦佩,就在书上加了“太史公”三字。“太史”是司马迁的官职,“公”是美称,“太史公”也只是表明谁的著作而已。班固的《汉书·艺文志》在著录这部书时,改成《太史公百三十篇》,后人则又简化成“太史公记”、“太史公书”、“太史公传”。《史记》最初没有固定书名,一般称为“太史公书”,或称“太史公记”,也省称“太史公”。“史记”原来是古代史书的通称,从三国开始,“史记”由通称逐渐成为“太史公书”的专名。近人梁启超赞扬这部巨著是“千古之绝作”(《论中国学术思想变迁之大势》)。鲁迅誉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汉文学史纲》) 《汉书》 《汉书》,又称《前汉书》,由我国东汉时期的历史学家班固编撰,是中国第一部纪传体断代史,“二十四史”之一。《汉书》是继《史记》之后我国古代又一部重要史书,与《史记》、《后汉书》、《三国志》并称为“前四史”。《汉书》全书主要记述了上起西汉的汉高祖元年(公元前 206 年),下至新朝的王莽地皇四年(公元 23 年),共 230 年的史事。《汉书》包括纪十二篇,表八篇,志十篇,传七十篇,共一百篇,后人划分为一百二十卷,共八十万字。 《后汉书》 《后汉书》南宋绍兴刊本《后汉书》是一部记载东汉历史的纪传体史书,与《史记》、《汉书》、《三国志》合称“四史”。书中分十纪、八十列传和八志(司马彪续作),记载了从王莽起至汉献帝的 195 年历史。 《三国志》 《三国志》是西晋陈寿编写的一部主要记载魏、蜀、吴三国鼎立时期的纪传体国别史,详细记载了从魏文帝黄初元年(220)到晋武帝太康元年(280)六十年的历史,受到后人推崇。 四史的内容和意义二篇 第一,通过“四史”的学习,能让青年学生懂得我们的红色政权是来之不易的,新中国是来之不易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来之不易的。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从民族独立、人民解放,走向辉煌进展、繁荣富强,一路栉风沐雨,一程艰苦沧桑。新中国的创建和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与中国人民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