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井下地质工岗位作业操作标准1、班前准备 执行《通用标准》有关要求。 准备:地质工作人员必须备齐观测、记录用具,如工具包、记录本、铅笔、放大镜、地质锤、皮尺、罗盘、钉子、缰绳等。2、接班 一般要求:执行通用标准有关要求。 台帐接班:接班人员了解上一班台帐记录情况、确定观测的位置,了解工作面进度。3、作业准备 观测前,地质人员要根据工作面的位置、进度及相邻区的地质资料等情况,确定观测的内容、目的及地质观测方法,准备好观测记录用具。 观测人员事先明确职责分工,要密切配合。 记录统一编号,并在现场进行观测。时间、地点、位置、姓名必须写清楚。4、作业 煤层观测描述4.1.1 煤层观测描述的内容包括煤层特征、煤层结构、煤层厚度、煤层顶底板岩性、煤质及含水性等。岩层观测点的描述内容包括岩层岩性、走向、倾角、层理、颜色、厚度、普氏硬度系数。4.1.2 根据规程要求记录观测内容,并绘制素描图。 褶曲的观测描述4.2.1 加密产状的测量来控制褶曲的形态。4.2.2 根据规程要求记录观测内容,并绘制素描图。 节理的观测描述4.3.1 观测节理位置、岩性层位、产状要素、节理名称、节理面的形态及充填物的性质、含水性和瓦斯情况,测定单位面积的节理条数等。4.3.2 根据规程要求记录观测内容,并绘制素描图。 断层的观测描述4.4.1 观测断层以下内容:⑴ 断层面的形态、擦痕和阶步特征,断层面的产状要素和擦痕的侧伏角。⑵ 断层带中断裂构造岩的成分和分布特征,断层带的宽度、充填物和胶结情况。⑶ 断层两盘煤岩层产状要素,煤岩层的层位和岩性特征及含水性,断层与煤层厚度变化的关系。4.4.2 根据规程要求记录观测内容,并绘制素描图。 观测描述陷落柱4.5.1 观测陷落柱的形状、大小、陷落角及位置、与正常岩层的接触关系、与围岩接触部位的充填物性质和特征;柱内岩块的性质、充填物的密实程度、大小和层位时代,周围煤岩的产状变化及其含水性。4.5.2 观测时必须按《矿井地质规程》中各项技术要求和规定进行操作。4.5.3 根据规程要求记录观测内容,并绘制素描图。 观测描述冲刷构造4.6.1 着重观测冲刷带的延展方向、岩性、宽度、深度、以及煤厚和煤质,并实行定向标本。4.6.2 根据规程要求记录观测内容,并绘制素描图。 井上地质编录4.7.1 竖井筒的地质编录、石门的地质编录(包括穿层斜井)、顺层巷道的地质编录、钻孔的地质编录等均按远程要求进行。4.7.2 回采工作面的地质编录,正常生产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