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关于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的调研报告文化产业是一个城市实力与魅力的体现,它不仅关系到文化建设,而且关系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满足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10月份,区政协组织部分委员深入到相关部门和企业,就我区文化产业发展情况进行了调研,现将调研情况汇报如下。一、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现状近年来,我区以xx历史文化资源和特色产业优势为依托,积极引领和推动文化产业发展,全区文化产业已开始起步。(一)产业规模持续扩大。截至目前,全区有文化产业项目12个,投资127494万元,同比增长118.5%,占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570562万元的22.3%。全区经营性文化产业企业已达13家,个体户391家,从业人员1800多人。初步形成了由娱乐业、演出业、网络文化业、文化旅游业、旅游会展业、文化传媒、健身休闲等构成的文化产业体系。(二)新的经济增长点初见端倪。以承办20XX年xx会为支撑,依托群艺馆、会展中心等公共服务项目,发展会展、文化体育、教育培训等产业;不断推进高端商贸与国际化接轨,引进电商体验等潮流产业,在银泰城、香港新世界、万达广场等大型商贸综合体打造名店、名品街区。(三)文化产业发展氛围渐浓。注重发掘我区文化资源优势,把文化产业发展与城市景观打造相结合,与旧城旧村改造、重点项目建设相结合,着力推进文化产业项目招商,全区文化产业发展氛围越来越浓厚。二、我区文化产业发展存在的主要问题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随着xx会举办及一些文化设施的集第1页共4页中建设,具备了一定的发展基础,但与发达地区、周边县区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规模偏小、缺乏亮点、对财政贡献率低。具体表现在以下几方面:(一)文化产业发展意识不强。在调研过程中,我们发现文化产业作为绿色产业、朝阳产业的共识已初步形成,政府也已把发展文化产业摆上议事日程,但全区上下对这一产业的优势和发展前景还没有引起足够的认识,产业意识不强,尚未将文化产业上升到战略地位来抓,文化经济一体化的观念亟待加强。文化产业规模偏小、总量偏低。近年来,我区文化产业的发展较多地处在自发性状态,门类不齐全,主体“小、弱、散”,经营单位产业化、集约化程度不高,全区缺少上规模、上档次、具有一定竞争力和品牌效应的文化企业和产业项目,整体实力和综合竞争力比较薄弱。(二)文化产业扶持尚显不足。政府还没有制定文化产业发展实施计划,在文化产业发展涉及的土地使用、税收优惠、财政支持、融资通道、基础设施等方面缺乏实质性的战略举措推动和优惠政策支持;在为文化企业提供技术创新、信息咨询、市场拓展、人才培训等方面还没形成完整、多层次、全方位的服务平台。如XX省文化创意产业园规划设计比较完美,但整体运营效果不明显,与预期目标距离较大。由于与南湖管委会属地划分不清,造成文化项目在招标、投资、建设的过程中,责权不清,多部门交叉管理,不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三)文化产业管理人才短缺。发展文化产业需要一支既懂专业、又善经营的人才队伍。目前我区高层次、专业型文化人才较少,精通文化产业经营管理人才更为短缺,在一定程度上阻碍了文化产业的发展。全区文化企业规模参差不齐,整个产业缺乏龙头企业、品牌企业和完善的产业链,文化产品附加值和文化服务水平不高。三、推进我区文化产业发展的几点建议随着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转型升级,文化产业将迎来崭新的发展阶段。政府要因势利导,通过政治上鼓励、政策上支持、生产上扶持,推动文化产业快速健康发展。为此建议如下:第2页共4页(一)提高认识,强化文化产业发展意识要进一步处理好文化产业所创造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文化产业与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的关系。要结合区位优势,把文化产业发展放在“转方式,调结构”的战略支撑点上,加强对文化产业规划和重要产业项目的指导和协调,加大对文化产业发展的引导性投入。要打破传统观念,树立招好商、好中选优、优中选强的理念,对有意落户我区的产业项目进行深入研究论证,确保储备一批朝阳项目,落地一批优质项目。(二)科学规划,优化文化产业结构布局建议政府抓紧做好“后xx”产业发展规划编制,以南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