孝老爱亲好人榜事迹材料 ,女,43 岁,县镇村 6 社人,家中有四口人,分别是丈夫,公公,儿子。 她出生于一个贫困的农村家庭,1990 年结婚到镇村如今这个家庭,其公公,生于 1932 年 5 月,1970 年双面失明至今 40 余年,婆婆因突发脑溢血于 2024 年 5 月去世,儿子在中学读书,为了全家人的生活,爱人农闲时外出打工,农忙时回家关怀干农活。 从嫁进这个家门,就担起了照看双老的职责,特别是这个双目失明的老父亲,为了支撑起这个家庭,照看好老人孩子,她每天都是天不亮就起床挑水煮饭,白天干活,晚上回家洗衣服,缝补破烂。忙完这一切还要侍侯双老,原来很紧急甚至可以说清贫但很清静的家庭,在2024 年 5 月被打破,年迈的婆婆突发脑溢血病逝,由于住院所花销的费用让全家人倍感压力之外,的身心都遭到了严重打击,这么多年的日夜相处,婆婆在她心中已然成为了最亲的妈妈,妈妈去世,爱人不在家,各种事故接踵而来,但是没有倒下,她下决心要将这个家撑起来。独力处理完婆婆的身后事,让这个单薄的肩膀散发出了厚重的光辉。 婆婆去世后,最让放心不下的就是家中的一老一小了,因村上小学撤出,孩子只能到几公里以外的镇上学,由于家庭贫困,没有条件住校,就只有每天接送,接送孩子的路途要抄近路就必需翻过一座山坡,夏季还好,天亮得早,一入冬季,就又冷又看不见路,常常摔得鼻青脸肿,身上常常是青一块紫一块。 但回家还要照看双目失明的公共,关怀他穿衣服,洗漱,喂饭。但是最不方便的是关怀公公上厕所和洗澡这两件事,农村的风俗和传统思想观念的禁锢让公公和儿媳之间不能有过分的亲热接触,不然会招来很多流言蜚语,但是假如这样,那公公就只有遭活罪了,在经过激烈的思想斗争以后,最终克服了这个心理障碍,她从心底里将公公当成了亲生父亲,做女儿的关怀父亲是天经地义的,也是应尽的职责和义务,更是中华尊老爱老的传统美德,公公吃饭时,由于看不见一切,找不着方向,弄不清桌子上饭菜摆放的位置,她就用勺子一勺一勺地喂给他,老人上了年纪,胃、牙都不好,很多依据年轻人饮食习惯做的饭菜他都不能吃,就调整自己和儿子的饮食习惯,水果削好切丝切片,肉食大多都是清炖或者做成丸子,尽量让老人吃饱吃好。由于其身正,做这些事情的时候没有一丝尴尬,四周竟没有传出一点流言蜚语,提起她都说不简洁,很好。 忙完这些,才能出门干农活,中途还要回家几次看看老父亲是否摔着了,是否饿了,是否有什么不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