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仙居旅游业发展的调查与思考关于仙居生态县建设的实践与思考生态建设是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客观要求,是全面贯彻党的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六中全会精神,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具体实践。XX县区环境优美,生态资源丰富。如何保护生态资源,发挥生态优势,发展壮大生态经济,实现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实际出发,对如何加快仙居生态县建设作些分析和思考。一、生态县建设现状及主要成效仙居生态建设起步较早,2001年9月被省环保局列为省级生态示范区建设试点单位,2004年根据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打造“绿色浙江”、建设生态省和市委、市政府建设生态市的要求,县委、县政府在生态示范区建设的基础上,提出了生态县建设的目标。明确提出到20XX年把仙居建设成为生态环境良好、经济发达高效、人居环境优美、社会文明进步、可持续发展能力较强、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总目标。2004年以来,按照生态县建设的要求,主要抓了以下方面工作。(一)加强组织领导,确保生态县建设顺利进行。2004年3月成立了以县委书记为组长、县长为常务副组长的生态县建设领导小组及办公室,各部门、乡镇(街道)相应建立了工作机构。召开生态县建设动员大会,在对XX县区生态建设进行全方位论证的基础上,明确了生态建设的总体目标、分阶段目标和具体任务,会上县政府与各部门、乡镇(街道)签订了生态县建设目标责任书,明确生态建设任务,落实工作职责及考核机制,确保生态建设与环境保护各项任务的顺利实施。(二)精心编制生态县建设规划。生态县建设规划是生态县建设的依据。本着高起点、高标准、体现仙居特色的原则,2004年5月县政府在认真进行资料收集和整理的基础上,委托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配合生态县建设工作领导小组、环保、发展改革、建设等部门进行规划编制。经过多次修改、专家咨询和评审,经县政府常务会议讨论通过后提交县人大常委会审议,第1页共6页2004年12月,县十三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审议并原则通过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随后,又制定了《仙居生态县建设规划实施细则》,并把生态县建设和环境保护工作纳入了我县的“十一五”规划。(三)重视生态建设和环境整治。一是大力推进生态项目建设。实施“百万亩生态公益林”建设工程,建成生态公益林113万亩,其中省级公益林73万亩,全面落实了生态效益补偿基金制度;实施“百里清水河道”工程,开展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和整治河道;实施“十村示范、百村整治”工程,改善村容村貌;实施“百村饮水工程”,解决农村群众的饮水困难;加快推进城市污水处理、生活垃圾处理两大项目建设,提高环保基础设施水平。二是加大生态环境整治力度。认真抓好医化行业污染治理,加快医化规模企业环保设施投入改造,实现“三废”达标排放,关停一些规模小、设备工艺落后、难以治理的小化工企业,促进医化行业的整合提高;继续实行排污申报制度和许可证制度,发放排污许可证,努力控制和大幅度削减排污总量,规范项目审批程序,严格把好项目审批关,坚持执行“三同时”验收制度,加强审批项目后续管理;加大畜禽养殖污染整治力度,优化畜禽养殖业布局,结合“246”绿色行动,完成畜禽养殖场的达标排放,同时,大力扶持并推广使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农药、生物农药和有机肥,积极实施平衡施肥技术,有效减轻农业面源污染。三是加大环境违法行为的查处力度。针对医化企业排污、“三废银”回收提炼、农村畜禽养殖污染等问题,加强环境监管和质量监测,严肃查处各类环境违法行为;连续开展整治违法排污企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有30多家企业因污染治理达不到要求被关闭或自行关闭。同时还组织开展部门联合执法,重点解决秦州养猪场等一些重大污染问题。(四)发挥生态环境优势,大力发展生态经济。一是稳步发展生态农业。初步形成了杨梅、高山蔬菜、优质米、三黄鸡、淡水养殖等为主的种养殖业,建成各类绿色无公害基地100多个,面积11.7万亩,绿色食品基地和有机食品基地1万亩,57第2页共6页只农产品获得有机食品、绿色食品和全国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其中杨梅种植面积达10万多亩,2006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