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高中新课标和高中核心素养为目的高中生物课堂教学设计郏县一高杨建辉高中阶段的生物课程既要让学生理解基础的生物学知识,又要让学生领悟生物科学家在研究过程中所持有的观点以及解决问题的技巧和方法。因此,学科教学不应仅仅为了获得学科的若干知识、技能和能力,而应同时指向学生的价值观、思维方式、思想情感等素养的培养与提高。生物学科核心素养的培养,需要紧密联系教学过程,通过不同形式的教学活动将知识转化为智慧,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高中阶段的生物学科核心素养主要包括生命观念、科学思维、科学探究、社会责任等。基于课标与教学发展的趋势,本人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与思考,粗浅探讨在高中生物课堂中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一、以科学素材为媒介,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生物学中的生命观念是指对观察到的生命现象及相互关系或特性进行解释后的抽象,是经过实证后的想法或观点,有助于理解或解释较大范围的相关事件和现象的意识、观念和思想方法。学生应在较好理解生物学概念性知识的基础上形成生命观念,如结构与功能观、进化与适应观、物质与能量观等,并能用生命观念认识生命世界、解释生命现象。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充分挖掘和利用科学素材,为学生呈现生动的生命世界和生命现象,构建学生的生命观念。例如:本人在教学《生物的生殖——减数分裂》时,这是理解生命如何延续的关键一节,理解了它也就理解了生命孕育的本质,懂得了生命的珍贵,在上这一节课时,教师可以用模拟实验来帮助学生理解生命信息如何传递的。首先教师要选择三对男同学和三对女同学(每对最好体型特征相像的,代表姊妹染色单体),然后每对中抽出一个同学组成一个“精原细胞”,一个男同学和一个女同学背靠背用胳膊勾起来,代表一条同源染色体,男同学代表来自父本的女同学不代表来自母本的,教师在一旁讲解,当讲到染色体进行复制时,“精原细胞”中的每个同学就寻找事先安排好的“姊妹染色单体”,“姊妹染色体单体”要面对面抱在一起,当教师讲到同源染色本分离并自由组合时,每条“染色体”中的男同学和女同学分开,并分别到不同的“初级精母细胞”内,以示减数分裂第一次分裂完成,以后的过程以此类推,采用这种模拟实验的方法,可以形象地展示教学内容,让学生明白生命信息是如何传递的。同时教师还要在其中作出假设,加入姊妹染色单体在分离时没分开,那么会怎样?这种多了一条染色体或少了一条染色体的细胞会发育成一个健康的个体吗?那么你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