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美术老师教学随笔汇美国孩子画苹果,老师拎来一筐,由学生拿一个作画;日本孩子作画,老师高举鲜果一个,让孩子们瞻仰一番,便作画去;中国孩子画苹果,是由老师先画一个,交待先画左后画右,这里涂红,那里涂绿,结果呢,中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最像苹果,日本孩子笔下的苹果像鸭梨,而美国孩子笔下的苹果或如南瓜或如葫芦。西方发达国家注重的是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育,凡事让孩子参加,让他们自己去观察、体验、分析和得出结论,再付诸实践。尽管第一次画得像鸭梨,第二次、第三次就可接近真的了。我们中国教育孩子是唯恐交代不细,画面里较多饱含了老师的观察分析和结论,却少有孩子的参加,琢磨和思考,缺乏了想象和制造,没有了绘画的激情,尽管能看黑板上的苹果画苹果,离开了黑板什么也不会了! 再比如,刚从幼儿园出来的孩子,都画着故事里面相同的一个画面,比如“龟兔赛跑”等,画着一个造型的花草、动物等,图解看概念化、简单化的图形,模仿简笔画之类书籍里面的画面,这种经过训练的“绘画”手法,无疑过早地使孩子失去想象、失去自我,有了依赖性,给孩了们天性的发挥带来很大麻烦。 儿童创作画教学中应该培育儿童从直觉思维到逻辑思维,使儿童充分显示思维过程,在制造活动中可依靠直觉思维提出大胆假设,然后再通过逻辑思维去周密地表现.如以我教学儿童创作画“能干的机器人”为例:在五花八门的众多机器人玩具模型面前,我先启发孩子们讨论,机器人怎么能干?孩子们讨论得热火朝天:能上天、能下海、能救火、能盖房、能治疑难病症、能讲课辅导、能下棋弹琴、能清除污染…… 我又启发学生考虑,机器人为什么这么能干?有些孩子沉默了,有些孩子回答:是科学家让它们这样能干的。有的孩子说:是科学家给它们设计了电脑软件让它们干什么它们就会干什么……我接着告诉孩子们:科学家为什么要发明机器人呢?那是科学进展的结果,要让机器人帮助人类工作,帮我们完成危险、复杂、困难的工作,人类可以节约时间、精力去做更多的事情。随着科学的进展,还会发明出更能干的机器人。别看学生年龄小,老师的话听明白了。当号召他们画能干的机器人,甚至画出自己设计出的心中的机器人时都信心十足。并在老师与他们共同利用基本形的组合完成机器人各种形象以及从事什么工作(环境、背景)后,很自信地大胆地用笔画起来有的画宇宙中工作的机器人、开快餐店的机器人、汽车加油站上一下子就把很多汽车同是加满油的机器人,还有具备非常复杂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