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语近人心得体会-《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5 5 篇| | 《平语近人》心得体会 篇一昨晚晚间 8 点,《平语近人――x 总书记用典》第十二集《天下为公行大道》在央视综合频道播出,这也是《平语近人》系列的最后一期。本期节目,通过“广交朋友”、“一带一路”、“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三个问题,对习总书记在新时代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进展道路,作了历史的以及现实的追溯和提炼。王杰教授和康震教授为大家解经释典,共同为《平语近人》系列节目画上了一个完美的句号。 我国是一个文明古国,历史源远流长,在上下五千年的进展中,我国从来没有中断与别国的沟通,我国人也早早就形成了独成一体的天下观和世界观。从《尚书》的“协和万邦”、《周易》的“万国咸宁”、《论语》的“四海之内皆兄弟”、《礼记》讲的“天下为公”,到我国共产党员先驱李大钊所提倡的“大同世界”,一直到习总书记提出的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皆一脉相承,却又与时俱进。习总书记在中国国际友好大会中引用了《论语》的“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展示了中华民族对待世界各族人民的友好态度,也表达了欢迎世界各国在全球共同进展道路问题上的同道之士的欢迎。 x 总书记曾在阿拉伯总部发表演讲中说到“立天下之正位, 行天下之大道”。孟子曰“居天下之广居,立天下之正位,行天下之大道,得志,与民由之;不得志,独行其道。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也”,这样的“大丈夫”正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给予我们的行走于世间的原则和立场,历经千年而锤炼成中华民族的脊梁。 “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只有做到互惠互信、合作共赢,才能收到 1+1>2 的效果。习总书记指出“天空足够大,地球足够大,世界也足够大,容得下各国共同繁荣”,用以表达了中国同意广阔非洲国家共同参加“一带一路”沟通圈、共同进展的意愿。在提出“一带一路”进展方略的同时,习总书记倡议建设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来筹措基础设施建设基金,为广阔进展中国家提供同等的参加进展机会。习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 200 周年大会上讲到:“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这句话出自《礼记·中庸》,在当今世界进展多样化的背景下,精炼出求同存异、和而不同才是治国理政的精华。而这也要求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尊重不同的个性和风格,包容并蓄,共同为营造和谐的社会环境贡献自己的一份力。 篇三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