幸福地做老师心得体会 美好地做老师,喜爱学生是老师教育素养中起确定作用的一种因素,是教育艺术的基础。教育需要爱心的浇灌,老师则要投入一片挚情,一颗爱心,在此共享心得体会。 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整理的美好地做老师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美好地做老师心得体会篇 1 最近学习了吴安春老师的《提升老师的职业美好感》的专题讲座,还是感受颇多的。正如吴老师讲座中指出的,老师的职业美好感是老师职业生活的重要内容,也是衡量其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教育的真正目的在于促进个体获得美好体验,提升美好意识,进展美好能力。老师的职业美好感是实现教育本质的必定需要。 但在应试教育的压迫下,老师专业进展却遇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因此许多老师缺乏美好感,出现严重的职业倦怠。一般而言,老师职业倦怠有心理、生理和认知三个方面的症候群。心理方面表现为心情波动较大,抑郁、厌倦、焦虑和苦恼,丧失工作热情、兴趣、制造力,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精神疲乏,心理焦灼,萎靡不振,情感疏离和冷漠等状态。生理方面表现为体力明星透支,出现亚健康,失眠、内分泌功能紊乱,行动缓慢,留意力分散、记忆力下降、精神恍惚,常常产生疲乏感,工作效率降低。在认知方面,感到生活乏味,事业无望,工作满意度降低,无成就感,前途暗淡,缺乏进取心。一旦产生职业倦怠,就会出现以下危害:一是出现心理障碍,工作效率降低。老师身心疲乏,精力不济,教育管理能力降低,工作变得机械、低效,最终导致教学质量降低。二是人际关系紧急。人际关系敏感、疏离、退缩,摩擦增多。心情愁闷并具有攻击性,出现粗暴的体罚、急躁的心情、行为失控。将负性心情发泄给学生,有时给学生带来难以弥补的损害。三是出现自我损害。出现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看法消极和心情低落,还会因不良心理状态而引起神经衰弱,或因不堪压力而导致精神崩溃,身心健康出现问题。 对于老师的职业美好感的理解,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不同的人虽然理解不同,但简而言之,老师的职业美好感是指老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取得肯定成就后获得的满足心理和愉悦的心情。老师职业美好感直接关系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的生命进展,把握老师职业美好感的特征,探寻老师职业美好感的来源是提高老师职业美好感的基本前提。老师职业美好感意义重大,它直接确定着老师的工作状态。老师职业美好的典型特征包括:志向高远、品德高尚、智如泉涌、人际和谐、身心健康、心胸豁达、热情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