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愚公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3 篇) 当代愚公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第一篇: 近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隆重进行,来自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的毛相林书记获得了全国脱贫攻坚楷模荣誉称号。颁奖典礼上,他乌黑的皮肤,不到米的身高格外引人注目。 追寻他的背影,上网搜寻了一下他的事迹,看着一篇篇新闻报道,不禁对这位重庆老乡肃然起敬,可谓:“古有愚公移山,今有毛相林凿出绝壁天路”,同时,他还带领全村人民摘掉贫困的帽子。是什么让毛书记面对这么多困难,仍一往无前呢?笔者认为有三点: 为民服务的仆心。为了修路,毛相林没日没夜地吃住在施工场地上,与村民们同甘共苦。为了修路,他“挪”用了母亲 700 元的养老钱,还以个人的名义在信用社贷款 1 万多元。为了修路,毛相林不知磨破了多少双胶鞋,手上和脚上磨起的血泡鼓了破,破了又鼓,这些困难都不能阻挡他修路的决心,因为他深知,只有将路修好了,下庄村人才有幸福的未来。 百折不挠的恒心。曾经的下庄村极度偏僻、交通不便,被“锁”在“天坑”之中,外出只有一条盘旋在绝壁上的羊肠小道,世世代代几乎与世隔绝。自 1997 年,毛相林带领村民,历时 7 年在绝壁上凿出了一条长达 8 公里的“天路”。在天路的背后是 6 条生命的代价、无数个日日夜夜还有资金的短缺,但是毛相林没有推却,越挫越勇,用实际行动诠释了下庄村人勤劳善良、甘于奉献、自强不息。 脱贫攻坚的决心。出山公路修通后,毛相林又带领村民披荆斩棘、攻坚克难,历时 15 年探究培育出蓝色(劳务输出)、绿色(西瓜)、橙色(纽荷尔)“三色”经济,进展乡村旅游,蹚出了一条致富路,村民的荷包鼓了,下庄村也摘掉了贫困的帽子。 当代愚公毛相林事迹心得体会第二篇: 2 月 25 日,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在人民大会堂召开,会上,重庆市巫山县竹贤乡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作为下庄村党支部书记,他用了整整 7 年时间,带领村民修建8 公里绝壁天路,改变了下庄村与世隔绝的状况。公路修通后,他又带领村民进展柑橘等产业脱贫,当下他致力于进展生态旅游项目,旨在打造富美下庄。20 年来,这位当代愚公带领村民在悬崖峭壁、大山深处、致富路上用坚毅的行动书写着下庄精神,值得广阔党员干部学习。 坚定“咬定青山不放松”的目标精神。不修路,没出路,“修一条路,让村里面的人走出去,让外面的姑娘同意嫁进来”是毛相林最朴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