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学心理学与学习动机 1、学习动机与学习生活电气工程系 10 电力二班谭永怡学号:1041202476 动机是引发以及持续个体某种活动,并使活动朝向某一目标的内在动力。动机是指由特定需要引起的,欲满足各种需要的特别心理状态和意愿。动机是指一个人想要干某事情而在心里上形成的思维途径。同时也是一个人在做某种确定所产生的念头。动机还是一个人心里和行动一致的一大倾向,理念实施的组织源头。动机一词来源于拉丁文 movere,即推动〔tomove〕的意思。动机的引发,需要两个条件:内在条件和外在条件。引起动机的内在条件是需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离开需要 2、的动机是不存在的。但需要在强度上必需到达肯定水平,才能引起动机。需要是人体组织系统中的一种缺乏、不平衡状态。动机是在需要的基础上产生的。当某种没有得到满足时,它就会推动人们去查找需要的对象,从而产生活动的动机,在这种状况下,需要推动着人们去活动,并把活动引向某一目标,这时,需要就成为人们活动的动机了。需要作为人的主动性的重要源泉,它是激发人们进行各种活动的内部动力。引起动机的外在条件是诱因。诱因是引起个体动机并满足个体需要的外在刺激,它可分为正诱因和负诱因。个体趋向或接受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正诱因;个体回避或离 3、开某种刺激而获得满足的,称为负诱因。诱因可以是物质的东西,也可以是精神的东西。就学生而言,老师的表扬或嘉奖是正诱因,老师的批判或惩处是负诱因。在动机中,需要与诱因是紧密联系着的。需要比较内在、隐藏,是支配有机体行动的内部缘由;诱因是与需要相联系的外界刺激物,它吸引有机体的活动,并使需要有可能得到满足。当机体到达了某种目标,满足了相应的需要,就会降低相应的动机,使机体处在相对不活跃的状态。因此,没有需要,就不会有行为的目标;相反,没有行为的目标或诱因,也就不会有某种特定的需要。在实际生活中,人的行为往往取决于需要与诱因 4、的互相作用。动机是行为活动的内在缘由,因此它不能被直接观看,只能靠行为者自己内省,或观看者依据刺激情境和行为者的行为反应去推想。例如,当我们看到一个人在大口大口地喝水时,便可以推想他肯定特别口渴,在他大口喝水的行为背后是干渴动机在起作用;同样,一位学生努力学习的背后则是学习动机在起作用。人的各种活动都是由肯定的活动动机引起的,学生的学习动机活动也不例外.学习动机是推动学生进行学习的直接缘由和内部动力,是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