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业互融共促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究 一、引言 在新的历史时期老师在人才培育、科学商量、社会服务与文化传承等方面的责任愈加重大。科技的快速进展、交叉学科的融合、立德树人的职业要求、老师身份多元化确定了老师的个人成长和职业进展需要一种实现终身学习的途径和机制。本文从学习共同体的视角,以思业互融共促为目标,介绍东北大学自动化专业老师思业互融共促学习共同体建设探究与实践。 二、思业互融共促学习共同体建设的必要性 当今世界正处在大进展大变革大调整之中,新一轮科技和工业革命正在孕育,新的增长动能不断积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开启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新征程[1]。兴国必先强师,面对新方位、新征程、新使命,老师队伍建设还不能完全适应,社会学中“学习共同体”的机制强调以学问共享反思为核心,在共同愿景的指引下,通过持续不断的相互作用而共同进展和促进专业成长。在学习共同体的视角下老师表现为教学团队的组织者、参加者、学习者、合,共同体有利于营造信任、创新、和谐的文化气氛,老师成员围绕教育教学中真实存在的问题,整合资源、协同学习、团队协作并制造性地到达解决问题的目的,最终使全部成员都得到充分的进展。学习共同体的建设是全面提升老师素养,促进终生学习的有效机制。把立德树人作为教育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自动化专业老师不仅要立足国家重大战略需求,瞄准国际技术前沿,基于多学科交叉特色课程群、优质教材、金课、名师、创新竞赛等多层次立体化的教学途径培植自动化类人才;还要坚持德育为先,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专业育才过程中推动课程思政改革,形成以德修身、以德服众、以德育才、德才兼备的育人理念,着力培育德智体美全面进展的高素养复合型人才。思业互融共促学习共同体在相互学习、共同促进、同步进展的过程中教书育人、制造价值,老师不只是被动地服务于教育和学生,而是要在育人的过程中更好地提升自己,思业互融共促学习共同体是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有力保障和助推机制。学科作为大学的基本单元,是大学教育职能的直接承担者。2024 年以来新工科建设主动探究中国高等工程教育模式,自动化向智能化转变、人工智能成为时展潮流,自动化学科面临巨大挑战。思业互融共促学习共同体建设有利于成员在学科的背景下提炼形成学科领域内特有的精神力量和价值导向,鼓舞团队老师攻坚克难、提高自主创新意识,推动自动化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