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脑桌面
添加小米粒文库到电脑桌面
安装后可以在桌面快捷访问

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

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 _第1页
1/4
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 _第2页
2/4
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 _第3页
3/4
1/7精品文档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各位新老朋友,欢迎大家!非常高兴有这样一个机会跟大家分享。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主要是三个意思,到底什么叫素养?今天上午也听了,这几年也在思考。前年写了一篇《素养:一个让人欢喜让人忧的概念》。“核心素养”与课程有什么关系?课程要怎么做?什么叫“核心素养”?英是王涛博士翻译的,听了上午的报告更证明我两年前想的还是对的:不应该叫“素养”,应该叫“学养”,这样我们中交流可能就没什么问题了。这个“素养”容易跟“素质”混在一起,“学养”还是我们教育学领域本身存在的一个概念,是通过学习而养成的东西。我两年前就提出最好把它翻译成“学养”,但是大家都说“素养”了,我如果再讲“学养”,那么别人又听不懂了。我想这几年,包括我们跟(杨)向东教授一起,大家讨论过这个话题,最后发现这三个方面很重要:关键能力、必备品格、价值观念。这是我们希望课程、教育而达成的。如果说通过学校教育要留给学生什么东西,那么最好留给学生这三样东西。举个例子,开车这个例子很容易说明知识、技能、能力、素养是什么关系。首先是项目 1 交通规则考试,这是“知识”。精品文档2/73/7精品文档三维目标,到核心素养。从专业话语讲,这个升级有助于把我们的业绩说清楚。教师的业绩不是教书,而是育人。教书容易,育人难。把我们教的东西,留在学生身上,留下的那个东西是“素养”,这是很难的一件事情。因为难,所以我们这帮人聚在一起,有大学教授、有校长、有一线教师,坐在一起讨论这个问题。我们国家 50 年前学苏联学了个“双基”,经过了 50 年,到 2001 年变成三维目标,从三维目标到学科核心素养只有 15年。所以这里面就是从知识到人,从书到学生一步一步逼近,如果把 0 比作知识,教书,把 1 比作学生,育人,那么双基是 0.3,三维目标就是 0.6,学科素养就是 0.7,我们说的故事越越专业了,越越说到点子上了。有了核心素养之后需要我们重新思考两难问题,原课程逻辑起点是知识、内容,现在课程发展逻辑起点是核心素养。什么叫主课,什么叫副课,这都要重新思考。什么叫分科,什么叫整合,这个都是我们课程改革碰到的问题。像中国的艺术课程推不动,国家有课标有教材没人用,因为太麻烦。理科科学,浙江省坚持用“科学”,但其他地方极少用科学,国家也有课标有教材。还涉及到一个先学与后学问题,现在“抢学”现象非常严重。所有这些问题,如果我们立足于核心素...

1、当您付费下载文档后,您只拥有了使用权限,并不意味着购买了版权,文档只能用于自身使用,不得用于其他商业用途(如 [转卖]进行直接盈利或[编辑后售卖]进行间接盈利)。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
3、如文档内容存在违规,或者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等,请点击“违规举报”。

碎片内容

核心素养的课程意义

确认删除?
VIP
微信客服
  • 扫码咨询
会员Q群
  • 会员专属群点击这里加入QQ群
客服邮箱
回到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