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基本现代化及其评价指标体系陈柳钦(天津社会科学院城市经济讨论所,天津,300191)一、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提出及其意义1、基本实现现代化的提出。现代化是经济社会进展的一种概念,是指从传统社会向现代社会进展的过程,以及这种进展过程的结果。现代化是以创新为动力,以工业化、城市化、民主化为标志,在经济、社会、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全方位进步和提升的过程。对于致力于摆脱落后的进展中国家来说,现代化则是适应世界环境变化,追赶先进工业国家的进展过程,其实质是传统农业社会转变为现代工业社会。现代化是中国人民长期为之奋斗的目标。我国在 1964 年召开的三届全国人大会议上,提出了现代化的目标,会议号召全国人民“在不太长的历史时期内,把我国建设成为一个具有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和现代科学技术的社会主义强国”。1975 年,周恩来总理在四届全国人大会议上又重申了这个目标,即著名的“四个现代化”。1987 年 4 月,邓小平同志提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三步走”进展战略。党的十三大确定了实施“三步走”进展战略的部署:第一步,从 1981 年到 1990 年,国民生产总值翻一番,解决人民温饱问题;第二步,从 1991 年到 20 世纪末,国民生产总值再翻一番,人民生活水平达到小康水平;第三步,到 21 世纪中叶,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人民生活比较富裕,基本实现现代化。然后,在这个基础上继续前进。1992 年,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四大报告中提出:“力争经过 20 年的努力,使广东及其他有条件的地方成为我国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地区。”江泽民在十五大报告中又提出:“东部地区要充分利用有利条件,在推动改革开放中实现更高水平的进展,有条件的地方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 2000 年 10 月召开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我国已经胜利地实现了“三步走”战略的第一、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人均 GDP 达到 848 美元,实现了从温饱到小康的历史性跨越。这是中华民族进展史上的一个里程碑。从新世纪开始,我国已经进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进展阶段,也就是开始实施第三步战略的新阶段。关于实施第三步战略目标,党中央提出了一个极为重要的要求,就是有条件的地区要率先基本实现现代化。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并对进一步基本实现现代化作了战略部署。江泽民同志在党的十六大报告中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基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