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刀具市场进展调研报告 我国目前年刀具销售额为 145 亿元,其中硬质合金刀具所占比例不足 25%,不仅与国际市场刀具产品结构相去甚远,也不能满足国内制造业对硬质合金刀具日益增长的需求。国内制造业消费的刀具中,硬质合金刀具比重已达 50%以上,供需结构脱节的问题已十分严重,其后果是大量过剩的高速钢刀具以低价出口或内销,同时高效硬质合金刀具却不得不依靠大量进口,进口量已从 XX 年的亿美元上升到 XX 年的亿美元。 在发达国家,目前硬质合金刀具已占刀具的主导地位,比重达70%。而高速钢刀具正以每年 1%-2%的速度缩减,目前所占比例已降至 30%以下。金刚石、立方氮化硼等超硬刀具的比重为 3%左右。 我国目前年产高速钢材 8 万吨左右,约占全球总产量的 40%,消耗了大量宝贵的钨、钼等稀有资源。这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使得生产的高速钢刀具大量过剩,不得不以低价销售,导致大量刀具生产企业效益低下。年产硬质合金万吨,也占全球总产量的 40%左右。但是,硬质合金制品中附加值最高的切削刀片产量只有 3 千余吨,只占 xx 年销售收入约亿美元;日本仅为我国产量的 40%,但销售收入高达亿美元,其中刀片的比重高达 72%,使资源得到了充分利用,企业也获得了良好效益。我国工具工业应该从中得到一些有益的启示。 据有关资料显示,去年我国共进口各类刀具产品 23364 件,比上年增加 64%;进口刀具购置费高达 2 亿 8516 万美元,比上年增加87%。这些数字说明,国产刀具还远远赶不上机床主机的进展,所以才造成目前“洋刀”畅销的局面。在市场经济全球化趋势愈加显着的今日,明确与国际先进水平的差距,找准五金刀具制造界的进展趋势并迎头赶上,便显得尤为重要。 我国已经成为“世界制造工厂”,这只是一些乐观人士的估量。目前,我国制造业的主力还是集中在搞来料加工,独立生产高尖端技术型产品的能力还不强,整体竞争力还有待提高。与国际水平相比,我们的差距在哪里? 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发达国家的制造业大规模向中国转移,同时国内制造业也加快了技术改造的步伐,于是国产数控机床开始大量进入制造领域。随之一个尖锐的矛盾很快浮出了水面,先进的数控机床,配不到先进的国产刀具,不得不配“洋刀”。中国刀具工业几十年如一日的产品结构,在新的进展时期终于暴露出严重缺陷,拖了制造业现代化的后腿。 据专家分析,我国的差距是阶段性的。主要表现在,制造业仍以低端制造业为主,产品附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