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风故事 我的家风故事 一个人的素养教养,与所生活的家庭的整体风貌息息相关,而每个家庭独有的风尚,就是家风。今日我想和大家分享一下我的家风故事。 我是 1980 年出生的,也可以冒充“80 后”吧。用父母的话说,我呀是个“福星”,从我出生家里的条件一年好过一年,其实现在能想清楚是怎么回事,1980 年以后,不是我们这一家条件好了,而是在党的英明决策下,实行改革开放,全国人民的家庭条件都好了。可是小时候因为这个原因,我着实享受了不少“优待”,受宠程度连迟我两年出生的弟弟都难以超越。 我的父母都是农民,但在我心中绝不普通,因为我的父亲是一名共产党员,在他的同龄人当中可以算是经历丰富,他是我心中的偶像;而我的母亲我一直认为她的身上有着我终其一生也无法学到的美好品行。 父亲天性聪慧,在那个凭推举上大学的年代,是同辈人当中难得的几个高中生之一;高中毕业后,又去部队熏陶了几年,所以身板硬朗,做事雷厉风行,还能蒸得一手好包子;从部队回来后,为了养家,砖窑做过工,盐池下过滩;改革开放初期,他敏锐地抓住机会,借助我们那里家家户户种花生的便利条件,捞了“第一桶金”,所以我家早早盖起了两层楼,我和弟弟几乎没有为钱操过心;后来他又当了近二十年的村长、书记,所以我们家就常常成为叔叔伯伯这些老党员开会的场所,我也从小坐在父亲膝头接触了党;那时候家里经济条件还行,村里有谁有事借钱,父亲基本不回绝;父亲是个脸很冷的人,看上去难以亲近,但其实是个内心很柔软的人,记得上学时只要一放假回到家迎接我的始终是父亲喜悦昂扬的一声“晓红回来啦”,直到现在我已年近 40,仍然如此;父亲的爱好很多:下棋、打篮球、打乒乓球......但最喜爱的是看书,所以我在小学四年级懵懵懂懂看完了《红楼梦》,初中上课时偷看金庸、古龙、梁羽生的武侠小说(因为父亲最爱买这类书),当时也不知道被老师收了多少,撕了多少。到了师范,日夜捧着书,琼瑶、席绢写的言情小说,为了装门面读的外国名著,班级里配的《青年文摘》、《读者》等,不求甚解,稍加涉猎而已。参加工作后用工资买书,到了现在科技进步了,我看电子书......许多人都很好奇,为什么我说起来一套一套,貌似很能唬人,要说原因,我只能说是看的书多而杂!我想这是父亲用自己的行为教会我的:无论什么时候,有书读就是幸福! 小时候因为老考第一,我是父亲捧在手中的宝,那时候村里流行订娃娃亲,两家大人关系好,看着人品也不错,知根知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