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协工作经验沟通会发言三篇 【篇一】 一、搭建“六大平台”,夯实履职之基 一是搭建联谊平台,成立经济协作联谊会,打造聚力进展的“枢纽站”。成立了由 2070 名市内外企业家、创业成功人士、在外政协委员和海外爱国人士为主的经济协作联谊会,挂牌成立广州等7 个省市联络处,为各级政协委员助力家乡进展提供了桥梁纽带。 二是搭建爱心平台,成立各界爱心济困协会,打造扶危济困的“温馨园”。邀请 1955 名市县政协委员、爱心人士组成**市县各界爱心济困协会,募集资金 1212 万元。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中募集捐款 1104 万元、物资 724 万元,为各级政协委员助力脱贫攻坚和疫情防控提供凝聚爱心的新家园。 三是搭建合作平台,成立“政协·院校”合作协商沟通中心,打造建言资政的“人才库”。分别向市委党校、市行政学院、**学院、**职业技术学院授牌成立**市“政协·院校”合作协商沟通中心,邀请院校 30 名专家教授,参加政协调研活动,实现了政协与院校的合作共赢。 四是搭建服务平台,成立委员服务中心,打造沟通沟通的“咨询地”。在市、县两级政协组织,建立委员服务中心,确定科级机构建制,一次性解决人员编制 45 个,依托服务平台网站,委员在线累计提交提案建议和社情民意信息 1249 条,为提升委员履职水平注入新动能。 五是搭建智慧平台,组建协商资政员应用型智库,打造资政建言的“聚智处”。以智力密集、专业特长为依托,首批选聘了融协商、资政、合作、参加于一体的 26 名政协协商资政员,为提升建言水平提供了智力支持。 六是搭建协商平台,建设委员工作室,打造民主共事的“大家庭”。启动了丹凤县、洛南县委员工作室建设试点,实现了两县所有委员全覆盖,累计收集社情民意信息 153 条,报送当地县委、县政府参阅,促进相关问题解决,让委员学习有场所、建言有渠道、议政有舞台、履职有作为。 二、强化“四个服务”,展现履职之为 (一)服务基层、深接地气是搭建政协履职平台的前提。建立起基层政协组织同委员、同群众之间更密切的联系,打通政协履职向基层延伸的“最后一公里”。 (二)服务大局、凝心聚力是搭建政协履职平台的关键。动员委员投入经济建设,开展政策讲解、解疑释惑,保证政协组织和委员在新时代更加有效履职。 (三)服务委员、发挥专长是搭建政协履职平台的根本。充分发挥委员主体作用,更加了解实际,让政协的声音发得真、发得正、发得准,探究了基层协商新实践。 (四)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