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心得 小学德育教育随笔 课堂导入是教学手段,是为开展课堂教学服务,是老师在组织课堂教学的第一环节。他主要是通过利用各种媒体,创设学习情景,激发学习兴趣,启迪学生思维,使其主动学习新知的一种教学行为。可见一个优秀的品德课堂导入不仅要能吸引学生的注意,还要考虑如何唤起学生的真实生活经验,从而引导他们更好的认识生活、学会生活。我们从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和铺垫功能这两个角度出发,设计品德课堂导入,让课堂教学有效接轨生活。 一、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 发挥导入的激励功能就是,要求我们在设计品德课堂导入时,要根据教材呈现的不同情景,结合学生的实际,设计灵活多样的导入方法,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参加学习的欲望,保持对学习主题的高度关注,积极主动学习。 1、以“趣”入境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学生对学习主题产生兴趣,就会产生探究知识的迫切愿望,并积极主动地,心情愉快地投入学习。品德课程中许多主题是指导学生热爱生活,学会基本的生活技能,这些内容,学生都有一定的亲身经历,非常感兴趣。这类课堂的导入,设计时采纳精心的裁剪的生活情景,凸现潜在的教育导向意义,以“趣”入境,从而吸引学生的注意,让他们自然的对教育主题感兴趣。 例如《走进市场》的安排目的是让学生尽早的学会一些选购商品的知识,培育他们独立选购简单生活用品和学习用品的能力。课始,老师问学生:“喜爱在超市购物吗?”(学生雀跃) 再问:“为什么喜爱在超市购物?”(学生纷纷说了自己的感受) (随即播放超市里人们购物及一位顾客在认真选择商品的情景。)问老师:“这位顾客购买物品时在干什么?” “在选择商品,看看是否是自己想要的。” “在看产品使用说明。” “在看是什么材料做成的。” 学生回答踊跃。 现在从城镇到农村,处处可见超市。在超市购物较为熟悉。用“超市购物”情景来导入,激发了学生参加学习的兴趣,增强了导入的趣味性,营造了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 2、以“情”入境 情感在教学中,对老师和学生的行为或活动具有支配、指导作用,学生强烈的内心体验,能使教学主题的要求较为容易的转化为学生的学习需要,以“情”入境,即要用语言、情节感染学生,引起情感共鸣。假如课堂品德教育主题,主要是通过激发学生的情感,让学生在道德情感的体验中受到教育,那么在导入时,就要先行孕育道德情感。 《孝心献老人》的教学关键是激发学生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