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4或者在规定期限内不寻找工作的,不作为建档立卡贫困人口,只给予最低限度的生活物资保障(家属除外)。扶贫户按照中央要求,贫困户脱贫,必须做到“两不愁三保障”。从调研情况来看,随着经济发展,国家向社会特别是贫困地区提供了大量的基本公共服务,贫困户的衣食、住房、教育、医疗等基本生活水平有了切实保障,目前存在的主要问题:一是国家的脱贫攻坚政策使一些贫困户对改善生活水平产生了不切实际的期待,特别是贫困群众对医疗保障期望值高,财政承受的支出压力较大;二是一些生活条件相对较好的建档立卡贫困户享受扶持政策,助长了攀比心理,引起了群众不满;三是农村危房改造补助资金总量大,但补助对象多,单户补助资金少,少数贫困户依然无力新建住房或对危房进行维修加固。为此建议:一是在脱贫攻坚过程中,国家要立足于通过支持贫困户发展生产改善生活水平,向贫困户提供的社会保障等基本公共服务要实行保基本、广覆盖、可持续,不可透支财力盲目许诺;二是对贫困户实行差别补助,重点向纯低保户、五保户提供吃穿、住房、教育、医疗服务,并随着经济发展适度提高低保标准,对扶贫开发户、扶贫低保户重点提供职业技能培训、农业技术推广服务和提供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三是对无力改造危房的贫困户提高农村危房改造补助标准,保障贫困户居住安全。(作者单位:财政部驻江西省财政监察专员办事处)责任编辑雷艳笔者于2017年8月9日至17日参加了“根在基层”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调研团,前往云南省昆明市、文山州开展脱贫攻坚调研。此次调研从最基层走起,由村到乡镇再到县、市、省会的调研路线,让调研团成员更加深入地了解了基层群众的实际情况,感同身受,更利于形成切合实际的调研成果。云南省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产业是贫困地区发展的根本支撑,产业扶贫是脱贫攻坚的根本之策。按照中央脱贫攻坚决策部署,云南省结合实际情况,提出了“七个一批”(发展生产脱贫一批、务工增收脱贫一批、易地搬迁脱贫一批、生态补偿脱贫一批、发展教育脱贫一批、健康救助脱贫一批、社会保障兜底脱贫一批),建立了扶贫攻坚“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长效机制,扎实开展“转作风走基层遍访贫困村贫困户”工作(简称“挂包帮、转走访”)。经过多方共同努力,各地扶贫产业基地加快建设,根在基层心向深层——中央国家机关青年干部“根在基层”脱贫攻坚调研报告孔箐锌丨谭利伟带动“龙头”加快培育,扶贫模式和利益机制加快建立,省负总责、市县抓落实工作机制基本形成,越来越多的贫困群众正在通过产业发展实现脱贫增收。昆明市是全国范围内仅有的尚未脱贫的几个省会城市之一。昆明市实施产业扶贫的主要做法是:一是加快推进特色农业产业发展工程。实施“一县一示范”项目、推进特色种养业、中药材产业、“稻鱼(鳅)共生”等特色产业发展。大力发展高效生态林业。加大发展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力度。二是着力实施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工程。加快推进农村一二三产融合发展,着力抓好新型职业农民、种养大户、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社会化服务组织等新型经营主体的培育,引导和鼓励各类经营主体通过“龙头企业+村两委+合作社(基地、产业)+农户”精准扶贫模式,带动贫困户脱贫增收。三是加快推进科技服务体系建设工程。抓好农业科技扶贫,实施“百名农工作研究工作研究DOI:10.14115/j.cnki.zgcz.2018.06.019CHINASTATEFINANCE2018.06半月刊[总第755期]45业科技服务队”,发挥农业科技在农户增收致富中的主导作用。四是积极推进产业流通体系建设工程。积极发展农村电子商务,推进“互联网+流通”项目,推进贫困县“农村电子商务服务体系”全覆盖,助推贫困地区实现“网货下乡”和“农产品进城”双向流通。五是大力推进农产品加工转型升级工程。促进以涉农加工(制造)为重点的企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提高农产品的初加工、精深加工水平,引进6个产业扶贫招商引资项目。目前看来,实施效果较为显著,昆明市的2个贫困县(寻甸县、禄劝县)和1个贫困区(东川区)中,寻甸县已经在2017年底完成脱贫摘帽。文山州2016年底有农业龙头企业212户,全部龙头企业营业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