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师行为十不准心得体会 5 篇老师是教育过程中的主导力量。老师道德品质不仅是老师自身的行为法律规范,而且还是作用于学生的教育手段。其高尚与否,关系到到素养教育能否得以正确顺利地实施。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老师行为十不准心得体会,来欣赏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老师行为十不准心得体会 1 《老师十要十不准》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师德的核心问题是 爱 ,这种 爱 必须是排除了私心和杂念的父母般温暖慈爱的爱、恩师般高尚纯洁的爱。它首先表现在:当学生受到挫折、处境困难的时候,给学生以同情、关怀、体贴和帮助;当学生生病的时候,主动嘘寒问暖,送药送饭;对待学生的提问,耐心细致,和气可亲地给予解答;尊重每一位学生的人格,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对学生严格要求,帮助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将教书和育人有机的统一起来。 其次,作为老师,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在教育教学中,要妥善处理师生关系: (1)要给予学生特别的关怀和爱护 (2)不得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因为体罚学生往往给学生的心灵留下伤痕,造成性格残暴,不服从教育,因此,老师必须充分认识《老师法》,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尊严,不得对学生进行体罚或者侮辱人格的行为。 (3)不得卑视学生,对于班级个别淘气、成绩差的学生,老师要积极进行帮教,做好后进生转化工作,而不是有意进行卑视,造成学生退学。 再次,老师在育人的同时,不要忘了自身的继续学习,要知道, 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 ,所以,在教学之余,老师应刻苦钻研业务,不断学习新知识,探究新的教学规律,改进教育教学方法,提高自己教育、教学和科研的水平。 孔子说: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学生总是把老师看作学习、模仿的对象。老师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往往被 学生看在眼里,记在心里,模仿在行动上。老师的人格影响,不仅对学生在校起作用,甚至以后在社会上还会长时间起作用。所以,我们老师只有对自己严格要求,不断学习,加强修养,让自己成为一个具有高尚师德的人,才能适应素养教育的呼唤,更好地培育下一代,不辜负党和人民给予的光荣历史使命。 老师行为十不准心得体会 2 目前,我又一次学习了《淄博市老师十不准》。通过这次的学习,通过这次学习,我的思想有收到了一次洗礼、净化和升华,使我对老师的言行举止又加深了认识和理解,使我又上了一堂师德教育课。 《老师十不准》中的核心问题为师德问题,为人师表,注重身教重于言教。老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