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均衡角度下学前教育进展探微 一、当前县域学前教育进展不均衡的表现 1.县域内幼儿老师队伍进展不均衡。县城往往集中了县域内最好的幼儿教育师资,不仅人数多、而且学历层次相对较高、年龄结构合理、教学能手与教学骨干较多、专业技能水平较高。他们的存在,是县城幼儿园保教质量的基本保证。相比之下,农村幼儿园老师师资却是队伍残缺、状况堪忧。如一项在江苏省阜宁县调查说明,农村幼儿园举办者为追求经济利益随便削减老师编制,人为加大老师工作量,班均老师 1~1.5 人,比规定标准削减了一半以上。目前,大批农村幼儿老师没有受过正规的幼儿教育专业培训,他们的教育观念、教学手段及专业技能等方面都与幼教工作的要求存在明显差距。同时,农村幼儿老师连续教育机会极少,专业进展较为困难,农村幼老师资现状已经无法满意人民群众对幼教进展的需求,制约了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事业的均衡进展。以 2024 年以例,全国县城幼儿园专任老师学历和职称状况如表 1、表 2 所示。 2.县域内城乡学前教育经费投入不均等。幼教经费投入是幼儿园办园的基本条件,而我国普遍存在县域内不同幼儿园经费投入差距较大的问题。北京高校教育财政科学讨论所 2024 年曾对河北、安徽和浙江 3 省 25 县的 591 所幼儿园进行了相关调查,发觉政府在县直机关园与非县直机关园、示范性幼儿园与其他幼儿园的办学经费分担比率和财政投入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县直机关幼儿园办学经费政府分担比率均值为 65%,其他公办园为 57%。就财政投入总量来看,县直机关幼儿园的均值是 108 万元,其他园仅为 22 万元,二者相差 5 倍之多。 3.县域内幼儿保教质量不均衡。县城幼儿园不仅设施齐全,而且老师结构合理、层次较高,管理法律规范,幼儿园的保教质量较高,一些经济条件好的县城公办园基本实现了教学现代化、可视化、活动化,使幼儿能在这里尽情享受欢乐的童年。而农村幼儿园教学资源稀缺,老师数量与质量都难以适应教育教学活动需要,幼儿园办学举步维艰,教学质量很难得到保证。大多数农村幼儿园教学方法落后,以嬉戏作为基本活动远未得到落实。幼儿老师多数仍采纳传统的课堂讲授方法:老师讲,幼儿听;老师念,幼儿读;老师做,幼儿看。教学中,统一要求多,自由活动少,老师说的多,幼儿操作少。教学活动形式单一、呆板,不能激发幼儿深厚的参加爱好和活动热忱。农村幼儿园办园理念、管理模式、课程资源、作息制度、教学方法、评价方式上学校化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