敢于创新作文 800 字(6 篇) 敢于创新作文 800 字 1 中国人,怕是最崇尚古代文化了。对悠久绚烂的历史文明的取舍,确是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清朝书法家翁方纲和刘墉,一个对古人书法刻意求似,一个却博采众长,自成一体。翁问刘:“哪一笔是学古人的?”刘反问翁:“哪一笔是自己的?”这在文坛的记录中留下了诙谐而又富于哲理的一笔。 人们总是喜爱以古为师,但只有在“师古”的基础上,求不同,求进展,才会有独特的风格,才会有更大的进步。翁方纲师古而形似神似,当然值得称道;但刘墉师古而不泥古,在古人字体的神韵中,加入自己的风格,则尤为宝贵。由于只有这样,书法才会进展,才有前途。事实上,翁方纲所崇尚的欧体也正是当年欧阳洵融各家笔意而成的。 因此,世上没有靠描摹而成的风格,没有因刻意求似而成的大作。 梵高,正因他狂放不羁的用色和汪洋恣肆的激情,结合着他古典绘画的功底,才做出了万世流芳的《向日葵》;毕加索,靠着自己敏锐的感知,才步出传统油画的道路,而成为不朽的印象派大师。当音乐学府的老教授们面对电声乐器,大叹“世风日下”的时候,理查德·克莱德曼大胆地把所学的巴赫和肖邦用新乐器结合,才有了如此深邃宜人的《星空》。古文化,是历史沉淀出的精华,是一个学者、艺术家必备的素养和基础;而创新,不泥于古的精神,则是他们的灵魂。曾听说,有伪造名画的画师,他们的作品可以假乱真,令人难辨真伪,技艺也该是叫人叹服的了。但他们不是大师,由于,那作品是“人家的”。创新的重要性,也可见一斑了。 艺术上是这样,在生活、社会各个方面,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万事万物都是进展改变的,历史车轮不断向前,正是由于有了汲取和舍弃,才有了新事物。 工业大革命时,人们不局限于仅用手工劳作,才去制造机器;人们不局限于仅在地上行走,才去研制飞机;人们不局限于仅用煤作能源,才去探究电力的神奇……如今,人类已可以游览太空,而很多科学家却仍在努力地探究着,在讨论、进展新的、更科学、更普遍的规律,让人类社会不断向前。我们不能没有历史,但也不能遗忘,那仅仅是古人的业绩。君不见“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只有师古而不泥古,推陈出新,才有存在和进展的可能。 我们同学在学习生活中,也要“不拘一格”,敢于质疑,敢于放开思路,敢于创新。一味拘泥于书本和公式,只会变得头脑僵化,不适应日新月异改变的大世界。 敢于创新作文 800 字 2 我们要敢于创新,多问几个为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