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bo28时政●本期关注urrentPoliticsC盯牢智能制造主方向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文|慈溪市委书记高庆丰慈溪市推动传统产业改造提升的调研报告慈溪是以制造业为主体的工业大市,传统产业是慈溪实体经济的中坚力量和重要支撑。传统产业改造提升进程怎样?如何进一步加快新旧动能转换?这是我在日常调研中重点关注和思考的问题。在全省上下集中开展“大学习大调研大抓落实”活动期间,我对传统产业发展进行了密集调研,通过走企业、开座谈、访专家等多种形式,深入了解实际情况,进一步掌握了现状、明确了方向、理清了思路。一、发展现状(一)产业集群特色鲜明。慈溪有规上工业企业1401家,其中传统产业企业624家,主要集中在家用电器、机械基础件、汽车零部件三大行业,2017年总产值1708.6亿元,占规上工业总产值的比重超过60%。三大行业中特色产品市场优势明显,汽车零部件若干拳头产品已成为世界知名汽车品牌的一级配套商,双桶洗衣机、取暖器、电风扇、微小型轴承、打火机、欧式插座等国内市场占有率均超过50%,30多类产品产量达到全国第一。(二)创新转型步伐加快。2017年,全市传统产业研发投入同比增长19%,规上企业新产品产值率达到46.7%,年度获得授权发明专利同比增长9%;同时,传统产业“机器换人”“电商换市”加速推进,去年规上企业中有90%的企业开展了电子商务,完成自动化改造投资191.1亿元,规上企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20%。(三)落后产能加速淘汰。持续多年实施低端块状行业整治和低效设备淘汰改造,推动传统产业“腾笼换鸟”,2017年主动淘汰6.2万吨产能化纤生产线,腾出用能空间1万吨标煤,单位GDP能耗下降5%。特别是针对传统产业中的“低散乱”行业,引入工业地产等模式,比如,建成掌起万洋众创城、白沙路慈星智能产业创新服务中心等“双创”平台,初步形成了产业集聚、产城融合效应。二、存在问题(一)企业规模偏小。慈溪工业强市评价全省第二,但总体以中小型民营企业为主,全市三大传统产业规上企业平均年产值只有2.7亿元/家。同期昆山、顺德规上企业平均规模分别为4.55亿元/家、4.32亿元/家,我市仅为以上两个城市的59.3%、62.5%。上市企业偏少,只有6家,远低于昆山、顺德。(二)创新能力不强。从创新投入看,2017年我市全社会研发投入占GDP比重为2.82%,而传统产业仅占2.3%,其中传统产业有研发投入的规上企业只有400余家。从创新产出看,2017年三大传统产业专利授高庆丰(左一)在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有限公司调研企业智能制造工作推进情况(孙丰立|摄)DOI:10.16710/j.cnki.cn33-1272/d.2018.15.0072018.829权量为6093件,衡量企业自主创新能力的发明专利比重不到6.7%。(三)质量效益不高。2017年,我市规上工业企业的全员劳动生产率只有18万元/人,远远低于宁波市的22.6万元/人和浙江省的21.6万元/人。同时,产品附加值普遍偏低,盈利能力不强,特别是机械基础件行业销售利润率仅为6.3%,低于10.4%的全市规上企业平均水平。家电行业长期以贴牌加工形式生产,产能过剩、效益不高。三、启示与对策在调研中,我深刻体会到,传统产业造就了过去慈溪综合实力全国百强县前列的奇迹,也是今后慈溪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基础性力量。近年来,慈溪传统产业改造提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但是结构性、素质性的问题依然存在,必须以提高全员劳动生产率这一反映企业质量效益的核心指标为目标,以“减人增效”来做小“分母”,以提高产品产出和附加值来做大“分子”,今年实现规上工业全员劳动生产率提高10%,把慈溪打造成杭州湾湾区的先进制造业基地,努力争当产业争先排头兵。(一)推进智能制造是主攻方向。智能制造在节约劳动力成本、提升产品优良率、转变管理方式等方面发挥着十分明显的作用,是推动传统产业由“制造”向“智造”升级的有效抓手。近年来慈溪抢抓智能制造机遇,很多企业已经尝到了智能化改造的甜头,比如浙江长华汽车零部件公司推进智能化管理、生产、仓储,其中一条焊接生产线智能化改造后,工人由80人减少到18人,而且两年就可以收回投资成本,综合效益非常明显。下步要把智能制造作为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主攻方向,围绕推进企业管理、生产、产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