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爱的家庭少叛逆 (中学生家庭教育反思)最近听了一些青春期孩子教育的专题。基本结论是,有爱的家庭,孩子在青春期的成长都不会太差。 比如《热锅上的家庭》讲了一个很典型的美国家庭接受家庭治疗的案例,书里有个 16 岁、处于青春期的姐姐,夜不归宿,顶撞父母,甚至想要自杀。然而透过家庭分析我们却惊人地发现,女儿的青春期叛逆居然是为了帮助父母躲避冲突。父母藉由向孩子施压和发火,而试图避开夫妻之间产生更大的分歧和矛盾,也就是家庭的稳定也有赖于孩子出现问题而得到父母临时一致来维持。 所以,看似青春期的问题,根子还是在家庭。父母的关系、每个家庭成员的关系都很重要。 在听、学的过程中,真的是边听边庆幸,自己的女儿真的很好了。品行好、脾气好、人缘好,能够有自己独立思考的能力,对父母的急躁脾气能够一笑了之,对学校发生的大事小事同意和父母沟通,虽然也打游戏却很少沉湎其中,虽然会犟嘴但整体还是尊重家长,对父母家长的意见会反对但也不至于弄得水火不容。目前可能就是成绩还不够理想,此外,孩子真的没有什么缺点。 孩子知道感恩,会爱,懂得表达爱。在家里看,对老人的尊重,对父母的理解,对弟弟的爱护,说明孩子内心是平和的、善良的。从学习时间安排看,当然也不是都非常科学合理,也有发呆,有拖延,有刷 ipad 的时间,但是我觉得这个时候,更要给孩子一点理解。我们大人工作累了,有的时候还想放松一下;压力越大的时候,越想拖延越难以全力投入,这个时候不妨多陪孩子户外运动一下。重视学习,但也要学会给孩子减压。 最重要的是,让孩子感受到你在爱她、关注她,同意倾听,同意帮助。而且这种爱是无条件的,是全程的,而不仅仅是结果。 每一本书、每一次讲座都是一面镜子。通过这些书籍,可以清楚地看到,假如父母的感情疏离到一定程度,就会连累孩子过度介入他们的失败情绪。这些在困扰中长大的孩子,他们会不自觉地重蹈上一代的覆辙。继而家庭会产生更为痛苦的挣扎,那就是迫切寻求某位成员作为替罪羊比如一个正在青春期的孩子。青春期孩子往往身体成熟,欲念成熟,而自控力却远不及成人,并不是一个生理和心理都完全健康完善的人。不问青红皂白的怪罪孩子,不仅使家人互相谩骂,更使其互相推卸责任。最终非但解决不了问题,甚至把很多问题进一步激化乃至恶化。 通过看到别人的问题,而反思自己的所作所为,并把它转化为改变自己、改变家庭的新的力量,从而有效地跨越藩篱,进一步解决家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