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5 篇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兴趣是高效课堂的前提,学生对所学内容感兴趣,才会兴趣盎然地参加到学习中,才可能提高学习效率。下面我就和大家分享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来欣赏一下吧,希望能够帮到你们. 构建历史高效课堂心得体会 1 一、合理控时,先学后教 第斯多惠说:“一个坏的老师奉送真理,一个好的老师则教人发现真理。”课堂上,老师一定要做到先学后教,同时,为了保证每一分钟的充分利用和教学任务的完成,还要控制好学生的自学时间。 第一环节:把一节课 45 分钟合理划分,课前通过备课设计好思考题。上课时,让学生用 15 分钟的时间阅读历史课本,思考、解决问题。可采纳独立思考、小组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最后学生将课本中不懂的,有疑问的地方做好标记。 第二环节:用 15 分左右的时间,让学生提出问题,相互答疑。首先,学生能够提出有价值的问题,说明学生仔细自学了,经过了仔细思考。其次,在学生所提问题的引导下,因势利导,会让教学进入更深的层次。 第三环节:用 15 分左右的时间,当堂训练。只学习而不通过练习进行检测,往往效果甚微,只有通过学习和训练相结合,才能巩固所学。 二、及时反馈,严禁拖沓 及时反馈是一条重要的教学方法。对中小学生而言,所做习题,假如当天知道正确答案,学习效率会得到很大提高。不管是每课的训练题,还是周练测试题或是月考测试题,老师都要做到把答案及时反馈给学生,以防时间长了,学生已将习题忘得干洁净净,再拿出练习题来又得阅读半天,浪费了学生的宝贵时间。 三、简化知识,增强记忆 在让学生记忆历史知识的过程中,为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我将一些知识编成顺口溜,例如,在讲沿海开放城市时,可用谐音记忆法:闻你父亲逛大连,天南海北宴请咱。即温州、宁波、福州、秦皇岛、广州、大连、连云港、天津、南通、上海、北海、烟台、青岛、湛江。学生基本上一分钟就记住了顺口溜,再通过对比就难以忘怀。 四、系统归纳,理清脉络 每讲一课,我都要求学生将知识归纳一下。或制成表格,或列成框架,或绘制示意图。每讲完一本书,则要求学生将全书内容绘制成知识树。原来这是学校要求老师必须具备的专业技能,但通过对学生的指导,学生也可以绘制得很好。这有助于学生对所学知识形成系统地理解和掌握。 总之,教无定法,学无成法,只要有效,即是好法。在今后的历史教学中,老师要不断探究,总结经验,吸取教训,争取做到高效、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