汇率出口结构调整策略 一、前言 人民币汇率问题始终是近年来备受各界关注并引起广泛争议的一个热点。2024 年 6 月 19 日,中国人民银行宣布在 2024 年汇改的基础上进一步推动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改革。之后,人民币币值一改 2024年金融危机以来保持相对稳定的局面,升值步伐再次加快,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屡创新高,学界和社会各方面对人民币升值的关注度再次升温。在当前形势下,一方面我国通货膨胀压力不减,输入型通货膨胀成为本轮通货膨胀的一个重要特征,2024 年 4 月 11 日国际大宗商品现货综合指数达 580.3 点、同比上升 32.7%。为此许多学者提出要通过加快人民币升值步伐缓解输入型通货膨胀压力。另一方面,我国贸易顺差持续收窄,特别是在 2024 年一季度出现 6 年来的首个季度贸易逆差,出口增长面临的压力增大,反对人民币重拾升势的呼声也越来越高。确定这两种观点孰是孰非的关键是深化商量实行更加灵敏的汇率制度,实现维持通胀水平的长期稳定、促进增长方式的转变等长远利益,是否能够超过部分行业调整、淘汰落后产能等短期本钱。这就需要对人民币升值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商量到底人民币升值对出口和产业内结构调整有何影响。本文选取了汽车行业作为商量样本。这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方面,汽车产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其产业链长,而且与其他产业关联度高、辐射力强、带动力大,对促进整个经济社会的进展具有重要作用,能够充分反映人民币升值背景下的产业结构演化特征;另一方面,我国是新兴的汽车出口国家,人民币升值对汽车产业出口的影响有充分的数据支撑。 二、人民币升值的出口效应和产业内结构调整效应的理论分析和假设 〔一〕人民币升值的出口效应分析人民币持续升值的出口效应主要表达为以下三个方面:一是简洁的出口效应。一般认为,当本币升值时,出口外币价格上升、进口本币价格下降,从而引起出口下降和进口增加,并导致贸易收支恶化;当本币贬值时状况正好相反,出口外币价格下降、进口本币价格上升,结果是鼓舞了出口而抑制了进口,最终改善了贸易收支。二是弹性论。根据弹性理论,一国货币汇率变动对贸易收支具备改善效应的条件是满足马歇尔—勒纳条件:其进、出口需求弹性之和大于 1,即当 EX+EM1 时,其货币贬〔升〕值可使出口收入增加〔削减〕,进口支出削减〔增加〕,贸易收支逆差〔顺差〕削减、从而改善贸易收支。当 EX+EM=1 或 1 时,本币升值,出口外币价格上升、出口需求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