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7 篇 财务造假,经济学领域术语,广义上讲,只要你没有根据“会计准则”做账,都叫作假。财务管理是在一定的整体目标下,关于资产的购置(投资),资本的融通(筹资)和经营中现金流量(营运资金),以及利润分配的管理。以下是我收集整理的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7 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獐子岛财务造假案例分析 1 从 2024 年的扇贝集体“跑路”到 2024 年的扇贝“饿死”,剧情跌宕起伏的獐子岛财务造假谜团在证监会两年的全力调查后终于原形毕露,迎来最终调查结论和顶格罚单。本文以对獐子岛的背景和财务造假手法的介绍为基础,为上市公司财务舞弊监管和证券执法工作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 獐子岛财务造假市场监管 獐子岛违法情节较为严重,不仅扰乱了证券市场秩序、破坏了市场信心,同时也损害了投资者利益,如今,这颗市场“毒瘤”被根除,表明了监管层从严从重打击信息披露违法行为的决心。随着大数据、云计算等技术的广泛应用,证监会稽查执法工作将更加智慧、高效、精准,证券市场违法违规行为必将无处遁形。 一、案例背景 獐子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ZONECO)始创于 1958 年,曾先后被誉为“黄海深处的一面红旗”、“海底银行”、“海上蓝筹”。历经半个世纪的进展,现已成为以海水增养殖、海洋食品为主业,集冷链物流、海洋休闲、渔业装备等相关产业为一体的综合型海洋企业。 獐子岛于 2024 年 9 月在深交所上市,在最初上市的 8 年间,年报业绩基本均以亿元计数,曾有“海底银行”之称。然而就在 2024年后年报净利润呈现“过山车”式剧烈变化。在 2024 年、2024 年已连续两年亏损的情况下,客观上利用海底库存及采捕情况难调查、难核实的特点,不以实际采捕海域为依据进行成本结转,导致财务报告严重失真;2024 年,通过虚减营业成本、营业外支出的方法将利润由亏损披露为盈利;2024 年,将以前年度已采捕海域列入核销海域或减值海域,虚增营业成本、资产减值损失逾 7000 万元,夸大亏损幅度。此外,该集团还涉及《年终盘点报告》披露不真实、不及时披露业绩变化情况等多项违法事实。 二、财务造假动因 獐子岛集团是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我国的水产养殖向来都以出口为主,渔业经济受世界經济影响较大。全球经济危机导致国际市场低迷,外国市场对水产品的需求骤降,经济增长速度放缓,公司的出口业务遭遇瓶颈。 该公司的盈利状况堪忧,在 2024~2024 年的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