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的实施策略 摘要:班级作为学生的主要成长环境,对学生思想道德、能力水平的提升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级管理过程中若实行强硬手段,未深化渗透德育教育内容,只是单纯进行管理教育非常容易导致学生出现逆反心理,对班级进展产生非常恶劣的影响。本文从班级德育教育工作着手,对班级管理中实施德育教育的重要性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实施策略。 关键词:班级管理、德育教育、实施策略 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班级管理一直都服务于学生的成绩,管理规章制定和实施的重心都放在提高成绩上,忽视了感情、技能、认知三个目标的达成。在班级管理中,老师假如不能对学生有充分的了解,学生和老师之间就难以信任,师生之间也就不能在相互尊重的基础上共同完成学习内容。学生在班集体中感受不到温暖,容易产生恐惧心理,更无法从班级活动中获得安全感和成就感。因此,德育教育必须渗透到平常的班级管理之中。 班级德育教育的内容及意义 班级德育教育主要指在班级管理过程中以德服人、以德育人。在班级管理中,老师需要不断创新,并且树立科学的新观念,用科学的人才观、成才观与教育方法来引导和教育学生。为学生树立良好的榜样,形成德育法律规范及标准,让学生在班级活动中有章可循、有据可依,不断完善德育素养,提升德育水平。班级德育教育不仅可以提升学生的道德素养,促进学生个性化进展;还有利于学生积极投入到班级管理过程中,提高班级的凝聚力,便于班级活动的开展;对教育进展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 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工作的实施策略 1.班级管理中德育教育重在情感教育。德育教育要求以德为主,以情化人,以学生为管理核心,通过老师行为、言语感化形成积极、高效的管理体系,为班级进展营造良好的环境氛围。老师在班级管理中应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在平常的教学中关注每位学生的成长,在学生遇到困难时给予帮助和鼓舞,让他们能感受到老师对他们的爱,让他们感受到每一个人都是班上独有的存在,是班级的主人。这样,他们才会从被管理的束缚感中解脱出来,亲其师,信其道。 2.在班级管理的过程中,培育学生参加班级管理的主动性。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也应该是班级管理的主体。班级在建立各种规章制度时,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一起探讨制定出符合本班实际的制度。让学生充分地感受到他们才是班级的管理者。所有制定出来的制度,如卫生制度、文明礼仪制度、作业制度等,每个人在学习和生活中都必须遵守...